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夜访高镇同先生
热度 1 胡懋仁 2014-12-21 04:28
我的那本《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一书已经由北京出版集团下属的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归在《北京口述历史》丛书之下。我在第一时间拿到出版社所赠的书之后,就马上跟高镇同先生联系,要送他一本书。因为在这本书里,高先生是我采访的第一位。我称其为先生,不是一般对成年男性的称呼,而是对师长的尊称。正如我称陆士嘉 ...
40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老先生的吐槽
热度 16 胡懋仁 2014-11-22 06:16
我的那本勉强算作口述史的书稿即将出版,责任编辑说让我请人给写个封底语,无非就是说这本书的看点在哪里之类。我请了学校里的一位老同志给看了书稿。他当时说他很忙,说不准要用多长的时间。我说没关系,你有时间就看一下吧。结果,没两天,他打来电话,说基本看得差不多了。有的篇幅看得细一点,有的篇幅看得粗一点。最 ...
785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6
买东西总是要排队的年代
热度 5 胡懋仁 2014-9-30 04:06
在计划经济时代,购物排队是再经常不过的事了。出现排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不足,需要向居民发放各类票证。但即使有票证也未必能保证能买到所需要的商品,所以凡有居民需求的商品搬上柜台,立刻就会出现排队现象。在不少情况下,人们只要看到排队,先不问在那儿卖什么,往往是先排上队再说。 小时候,大约是在 ...
4345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5
杨振宁和邓稼先
热度 65 胡懋仁 2014-9-29 02:59
关于杨振宁与邓稼先,似乎人们心里的评价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虽然想到了这个话题,但我并没有对杨先生有丝毫的不敬,只是想通过一些分析来清理一下思路。 杨先生应该比邓稼先年长一岁。我们小时候,当时中美关系是一种死掐的关系,但我们在那时就已经听说过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当时只是疑惑,在他们 ...
36347 次阅读|66 个评论 热度 65
青春期的特殊阶段
胡懋仁 2014-9-20 00:02
十多岁的时候,应该是上中专之后吧。当时班上要求进步的同学比较多。当时要求进步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申请入团。班上有两个男生, 也是 积极要求入团的。 一个是四中毕业的,一个是六中毕业的。两人都很机灵。四中毕业的那位很有一种范儿,像学生干部,六中毕业的那位很机敏,脑子也活。但不知为什么,班上团支部的干部 ...
24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香港的那点事
热度 4 胡懋仁 2014-9-12 03:58
大约在七十年代,表姑带着她的孩子到我家来看我的父母。两个孩子年纪不过六七岁,大人们问他们。将来想到哪儿去,孩子们说将来要去新港。新港是指当时在建的天津新港,我心里想,这新港怎么会对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吸引力?后来一问才明白,这俩孩子指的不是新港,是香港。 这么点的孩子,是怎么知道香港的?当然是大人 ...
301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曾经的暑假
胡懋仁 2014-9-4 05:23
小时候,放暑假,经常听到别的学校的学生都去过夏令营的生活。那时候,经常看电影里苏联少先队员过夏令营的生活,白天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晚上还有篝火晚会,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后来,听说北京也有学校的学生过夏令营的生活,也不知道那些学校的学生都是怎么进的夏令营。当时的孩子想不到其中诸多猫儿匿,只是觉得自己不够 ...
30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吃的滋味
热度 2 胡懋仁 2014-8-11 07:40
很小很小的时候,吃的是祖母做的饭。那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好吃,也不知道什么是不好吃,甚至连什么是饿都不知道。反正祖母一会儿给我嘴里塞点这个吃的,一会儿给我嘴里塞点那种吃的。这其中包括芝麻糊、糯米粑、煮毛豆、煮花生之类,以及在各种时令时所得到的当令食品。 从老家来北京后,依然是祖母做饭。照样是 ...
320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