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杨振宁和邓稼先 精选

已有 36133 次阅读 2014-9-29 02:5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关于杨振宁与邓稼先,似乎人们心里的评价都有不太一样的地方。虽然想到了这个话题,但我并没有对杨先生有丝毫的不敬,只是想通过一些分析来清理一下思路。

杨先生应该比邓稼先年长一岁。我们小时候,当时中美关系是一种死掐的关系,但我们在那时就已经听说过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当时只是疑惑,在他们领奖的时候,他们是以美国人的身份还是以中国人的身份?不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他们是最先拿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至于这个消息是不是很精确,那我们就不知道了。我读中专时,在校办工厂劳动。我跟着做机修的师傅也叫李政道。他原来应该是个教师,但不知什么原因,给发配到校办工厂了。当时我也不好问,后来也再没机会问了。只是想说,当时知道李师傅的名字时,自然而然就跟那个跟杨振宁搭档拿了诺贝尔奖的李政道联系到了一起。

文革中,看到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提到书中的女主人公丁洁琼,到美国后改名到吴梦鸿,其实就是用了袁世凯的孙媳吴健雄的事迹,说她帮助杨李二人验证了宇称不守衡的理论结论。

尼克松访华后,杨振宁和李政道先后来访。这时也知道了杨振宁还是国军名将杜聿明的女婿。这也就从新华社的报道中知道杨的夫人叫杜致礼。

邓稼先的名字我是在1986年才知道的。那时邓稼先已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到了这个时候,新华社才把他的事迹披露出来。这也才知道邓稼先还是五四名将、后来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衡的女婿,当然也就知道了邓稼先的夫人名叫许鹿希。邓稼先搞原子弹,一搞就是几十年。在此之前,不知道别人,反正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还有一篇报道,杨振宁回国时,找到邓稼先,问他我们的原子弹是不是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搞出来的,是不是用了苏联的技术或者资料。邓稼先回答他说,就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苏联人没给什么多大的帮助。据说杨先生听完这个回答后,放声大哭。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确实。

邓稼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核武器实验的现场,在核爆之后,他到现场从地上抓起一把土,用手一场,来目测当时的风速和风向。一来是要对核爆后冲击波的速度与能量进行目测,二来,当时在现场没有检测仪器,如果错过时机,就无法了解这些数据。对于邓稼先来说,他不是不知道这块土地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他这样做是绝对危险的。但是他还是要这样做。他后来身患癌症,就跟他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有直接的关系。作为科学家,他当然知道危险。而知道了危险却还要这样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除了对事业负责的敬业精神之外,更有一种对事业的牺牲精神。这个事业的背后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杨振宁的劳动,给他带来了名利双收。当然他并不是为了这个名利而工作的,只是他比别人幸运而已。而邓稼先,在他去世前,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名字,而所谓的利,也不过是国家在发放奖金时,平均到他头上,仅仅就是十元钱。邓稼先与杨先生之间的这个反差实在是不小。但是邓稼先没有什么抱怨,也没有听到他的夫人有什么抱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是他们最高的责任。在为国家付出并且做出了巨大成绩的时候,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能够替代这样的荣誉。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荣誉,就是说自己曾经获得过什么奖项。这当然也是荣誉,但与那种最高的荣誉相比,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最高的荣誉在人民的心里,所谓心中的丰碑。那些牌牌证证或许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但与人民心中的丰碑比起来,确实也就是那么回子事。

人们常说,也常听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可是这样的精神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邓稼先可以说是做出了一个榜样。当然,这不是说杨先生不爱国。只是人在江湖中,常有人不由己的处境。而邓稼先就跟钱学森一样,是无论如何也要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力的。那时的爱国知识分子,其实想的很简单,我学到的知识如果不用来报效国家,那么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现在的有些知识分子,想的就要复杂一些,也更现实一些。先得是我自己得合适,再说其他的。

包括邓稼先、钱学森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在五十年代成批回国,还跟我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让这些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希望。他们感觉到自己回国效力,是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的。这样才有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义无反顾,不要高薪、不要汽车洋房,就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这就是当时那样一些人的价值观。或许这些人中有不少回来后经历了“反右”,经历了“文革”,受过迫害,受过冲击,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这也让我想起在七十年代,在美国的一些来自台湾的中国留学生所掀起的“保钓运动”。其中一些运动的骨干,也是要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来为国家服务。他们中的一些人回国后见到周总理,强烈要求回国服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多数人没有能够回来,但他们中还是有百十多人回到了祖国大陆。这些人中有一大批现已成为中国科学界的骨干力量。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有人说,这些回来的科学家,如果当初他们不回来,不知能在学术上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不是就有人说,那些没回来的,当初的才能和天赋都比不上那些回来的,但回来的人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而那些没回来的都成了一个一个权威,享誉国际。或许是这样的吧。中国那时条件差,再加上政治上多次折腾,我们对不起这些对祖国有着一颗赤诚热心的学人。但是他们中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为国家的强盛,为了国家的安全做出了丰功伟绩。他们在学术上可能不如那些留在海外的人有名气,但是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的牺牲精神不是正表现出他们的伟大与崇高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831629.html

上一篇:反垄断与产业安全
下一篇:买东西总是要排队的年代
收藏 IP: 114.250.90.*| 热度|

67 曹聪 戴德昌 朱晓刚 罗德海 吴飞鹏 姬扬 周健 郭向云 檀成龙 李颖业 任磊 王国强 熊李虎 蒋春雷 王显生 董全 闫尊强 彭林 张腾 李岩 李志俊 韦玉程 王鹏军 许方杰 谢蜀生 李慧锋 程和平 柏涛 李承哲 靳萍 温世正 陈理 马骏强 汪晓军 周小朋 吕忠 俞立平 秦伟伟 鲍博 孙东科 刘世林 余昕 梁友嘉 李国敬 李学宽 李银生 杨正瓴 李刚 罗教明 吕喆 杨立坚 余党会 rosejump wgq3867 biofans shenlu woodzen forumkx yjxia qinmingyan jlx1969 xuqingzheng eastHL2008 YanCivilE seeker99 huazai2068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