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化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dwick 做技术社会学和STS研究方法的拓荒者!

博文

《信息技术,自我与社会》课程总结——之学生汇报

已有 4105 次阅读 2012-12-27 22:0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课程, 信息技术

    我一直坚信着《信息技术,自我与社会》这个课就是寓教于乐,一点都不难的。但是期中的时候,还是有5位同学出于种种考虑而退了课,后来连旁听的德国留学生也没有再出现过……不过一切的伤感都不能掩盖同学们汇报的精彩。

    全部26个学生分成了9组。我的要求是每组必须包含一个外系的同学,人数小于等于三人(只给一个含有日本留学生的小组破了例)。在选题上,给了各小组充分的自由,只要和我们这门课探讨的东西相关即可(内容可参见 http://t.cn/zjjnBsT )。答辩时采取了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汇报顺序,而且还设定了准正态分布的评分原则。现场互评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写了一个Excel程序帮助完成计算),送成员微软3500蓝影鼠标一只,喻意为祝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帆风顺,所向披靡。OK,闲言少叙,简单介绍一下同学展示的情况。


    总体上讲,大家的选题包含了几乎各方面的内容,如网络红娘是否靠谱?同学们对“我亲身尝试了一块切糕”怎么看?为什么国产动漫长得这么像日本动漫?信息技术是否控制了我们?信息时代给学习带来怎样的变化?网络言论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进行追责?信息技术是导致拖延症的罪魁祸首吗?互联网正在侵吞我们的隐私吗?信息技术何以打造出江南Style的火热?等等。


    其实学问的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个小组之前花了多少的心思在里面,基本上一眼便能见分晓。可喜的是在9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采用了实验的方法,2个小组做了问卷。比如其中的一个小组,在切糕党事件火热的时候,竟然亲身去尝试了一次买切糕的经历。而且之后还照着课堂上讲授的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厕标准评论的方式,对网友的9000条评论做了简要的分析。非常深刻,也非常具有具有进一步挖掘的价值!可惜的是,由于过于苛求PPT动画上的完美,反而遭遇到了兼容性的问题,汇报效果上不甚理想。还有一组则通过一个非常“科学”的方式完成了研究设计、问卷发放以及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其中一个发现非常有趣:使用电脑并不是造成大一学生拖延症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就对清华当下“大一学生不允许买电脑”的规定形成了挑战。仍然很可惜,他们被抽到最后一组汇报,互评的结果亦没有拿到最高分。


     课后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连夜对成绩进行了评定,依靠的还是强大的Excel软件。总成绩由平时表现+同学互评+教师打分三部分构成。然而自然分的跨度竟然高达30余分,而且并没有很好的满足正态分布的原则。于是继续调用各种函数,把分数调整为正态分布形式,终于算大功告成了。末了,突然发现在校内上有一个同学写下如此的评价:“虽然最后的展示悲剧了,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对这门课的喜爱~能以此作为我本学期甚至是本科课程的结局篇,幸甚至哉!感谢@王程韡(264362740) 老师,现如今,很少有任选课能如此丰富和深刻了,也没有多少老师既认真又风趣~~0、1、2字班的同学们,以后选课的时候,你们真心可以尝试一下,这门课叫做《信息技术、自我与社会》~~~


     恩,感谢你,也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要引用我最最敬爱的Nelson教授所经常说的一句话,“我真的从你们身上受益良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156-647035.html

上一篇:《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专题》新课程提纲,同样欢迎选修或旁听!
下一篇:本学期教学课堂评估结果——终于可以安心过年了
收藏 IP: 59.66.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