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人生)

已有 1652 次阅读 2016-3-3 15:59 |个人分类:[Graduate Gate]|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全部の系列]

       刚才将计算机置于睡眠状态,打算去睡觉了,又回过来坐到屏幕前。现在是北京时间 2:15am。
       以我的观察,或者只是猜想,似乎很多学生受家长的影响要多于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准确地说,学校里的同学彼此之间的影响,也只不过是互相传递源于各自家长的那种影响罢了。老师或领导?可能给他们的也是类似的影响。估计有90%的学生都是这样。熟悉我的人可能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学生以外,我也注意到一部分算得上成功的人,其中有不少似乎持有“衣锦还乡”的姿态。
       对照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小很少了解父母工作的单位,几乎不了解他们的工作场景。在“劳动”层面,他们对我的影响几乎为零。小时候,我倒是在我母亲工作的化验室见过天平,她换岗位后就不了解了。我的父亲在建筑公司,高三的时候我去过他负责的建筑工地。那时,我已经保送上大学了,不用参加高考,就提出想“体验生活”。同去的还有几个子弟。我们去了以后,干过“筛沙子”、合推过水泥车,也扶过混凝棒,就是震动很厉害、噪声很大的那种。很多时候,我们会跑到盖好的毛胚楼层里乘凉、偷懒。其实也没人在意我们。两、三周后,我的脚掌扎了一根钉子,这使我预见到工地的潜在危险,加之感到太累,就不干了。
       前不久我提及过,大二或大三时我就开始寻思做研究的事情,时常旁听研究生答辩,或是系里组织的研讨会,美国的、日本的学者都有,基本上都是王国俊教授主持,他也是当时的校长。我大四的时候去过他家,大概是表达想跟他做研究的事情。他问我父母同意不同意。我感到很奇怪,不明白我读研究生与我父母有何关联。对这个事情的印象很深。现在想来,他似乎持有某种假设。他的两位学生给我们讲过课,一位是教授,另一位是博士,都很有气质。不过,大学四年,我对于数学的认识没有突破蒙昧的状态。课堂上几乎从不讲思想,也不探究事物的起源,更没有“你们中有人会成为数学家” 这类假定。这是个大问题。那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

       工作初期,也就是90年代末,也曾问过系里一位教授有关做研究的事情,得到的答案是:“读研究生”。


毅伟  顿首
3:30a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960223.html

上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加贴)
下一篇:大学院生の可視化し育成 (2016 论导师)
收藏 IP: 110.178.18.*| 热度|

3 袁海涛 谢力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6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