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引进“婆婆”之五
王鸿飞 2009-1-19 13:31
引进婆婆之五 2009.01.19 引进婆婆的目的,是需要一些与原来不同的人和与原来不一样的做事规矩。 这正是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先生在人民网科技访谈中提到的:中国不缺人才,缺少的是人才生长的土壤,但土壤不是天生的,也需要耕耘和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引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7394 次阅读|4 个评论
引进“婆婆”之四
王鸿飞 2009-1-17 00:23
引进婆婆之四 2009.01.16 昨天新闻中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看望科研人员,并且指出要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李源潮: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新闻链接: http://news.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6769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
王鸿飞 2009-1-12 08:14
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 2009.01.11 《梅兰芳》电影一开始,就编了个关于梅兰芳的大伯父的莫须有的故事,还说梅兰芳一辈子成就的原动力就是要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 老实说,地位不应该是争来的,而应该是挣来的。唱戏的争地位,功夫在戏外;唱戏的&ld ...
个人分类: 大众评论|6639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文的食物链
王鸿飞 2008-12-21 13:14
论文的食物链 2008.12.21 今天科学网博客的头版头条是黄庆、武夷山和曹聪关于垃圾论文的讨论。 《慎提垃圾论文》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439 《加州阳光之四十九 垃圾论文应该STOP!-回武夷山先生》博文链接: http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964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有粮食安全问题吗?
王鸿飞 2008-12-14 09:01
中国有粮食安全问题吗? 2008.12.14 很多人深信中国粮食安全很成问题,可是真正的农业问题专家并不这样认为。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是斯坦福大学农业经济的博士,后来在世界银行做国际农村经济发展专家,以前参与负责亚洲的农村发展项目,现在将成为负责非洲的农村发展的高级官员。90年代全世界在讨论谁来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9391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吗?
王鸿飞 2008-11-30 03:37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吗? 2008.11.28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吗?(Do we need more scientists?) 这是美国Alfred P. Sloan基金会的副主任Michael S. Teitelbaum于2003在The Public Interest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 2008年8月1日,Teitelbaum在Science上发表讨论美国科学政策(主要是Biomedical Research)的文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1920 次阅读|28 个评论
暧昧的精英主义与知识分子的担当
王鸿飞 2008-11-29 08:35
暧昧的精英主义与知识分子的担当 2008.11.28 前几天在博文《知识分子能否少谈些担当?》中,我谈到了对担当的疑虑。这里再补充几句。 《知识分子能否少谈些担当?》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715 担当这个词,因为有插刀相助,救人于水火的意思,其实很有精英主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642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学的怀疑论和评判式思维方法
王鸿飞 2008-11-23 20:43
科学的怀疑论和评判式思维方法 2008.11.23 科学网上常常有人说什么“质疑权威”和“独立思考”之类的词,把它们作为知识分子和科学家思维特征和行为标志。这是成问题的。 老实说这些词汇都不在我这个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词典里。我个人很少“质疑权威”,也很少“独立思考”。因为与我无关,所以我也很少去 ...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1501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知识分子能否少谈些担当?
王鸿飞 2008-11-21 09:57
知识分子能否少谈些担当? 或:知识分子能否多谈些柴米油盐? 2008.11.21 这两天科学网上比较活跃的杨玲和陈安两位年轻人在义正辞严地讨论权变与担当的大是大非问题。他们都说得很好。 不过我个人觉得,知识分子少谈些担当,可能才真是国家、民族、人民和个人的福气。 陈安博文《【读史笔记】擅长 ...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8345 次阅读|25 个评论
学做一个坏老板
王鸿飞 2008-11-21 00:03
学做一个坏老板 2008.11.20 海外来鸿 前几天一位国内的年轻教授在美国参观了一位著名科学家的实验室之后,给我来email说: 关键看来还是要push学生,很多学生可能碰到问题就退缩了,我觉得我push学生还远远不够。 我看了之后大乐,马上把这个email给自己的学生分享,表示以后一定不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8444 次阅读|3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