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引进“婆婆”之四

已有 6767 次阅读 2009-1-17 00:23 |个人分类:一家之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引进“婆婆”之四

2009.01.16

昨天新闻中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看望科研人员,并且指出要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

《李源潮: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新闻链接:http://news.hexun.com/2009-01-15/113455733.html

昨天光明日报的新闻上说,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表示,中科院不会考虑把“高薪”作为吸引人才的砝码,“我们将提供与其在本国相当的报酬,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共同的目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有利条件。”

《中科院引智新计划不考虑“高薪”砝码》新闻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15454.html

我觉得部长先生的“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局长先生的“我们将提供与其在本国相当的报酬,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共同的目标才是吸引人才的最有利条件。”是非常恰当的说法。

很多人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精神和实施说成是用“高薪”和“超国民”待遇去引进海外人才,应该说是一种不恰当的曲解。大家所谓和想象的所谓的“高薪”和“超国民”待遇,其实也不过是一般香港正教授的工资水平。而且我相信香港的大学要去请回普林斯顿大学的正教授,恐怕还得着实花一番功夫还不一定能成。所以,我很赞成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原则。

我非常赞同曹聪兄在今天的《“抄底”海外人才是折腾》中说的“尊重人才必须实实在在”。

曹聪《“抄底”海外人才是折腾》博文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323

即使不是很聪明的人,也应该知道在买东西的时候可以买“打折货”,但在人才问题上绝对不能。中国今天人才问题上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打折货”太多了。

1950年代回国的“海龟”中,和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相比,打折货是很少的,可惜他们根本没有受到珍惜,因此后来才后继无人,更加青黄不接。实话实说,最近十几年的“海龟”中,绝大多数都是打折货。最好的人才中,回来的还是少数。比如,我大学班上出国的同学20多个人中,目前为止只有我一个人是回国工作的,没回国的人中现在有三个在美国做正教授,都是他们各自行当中颇受认可的学者。过去十年中,本来不少和我差不多或者更好的人准备以我为榜样跟进回国,结果大家发现我虽然非常努力按照国际标准做研究,在国际同行中也还算是小有点名气,其实也还是照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还穷得叮当响,所以也就纷纷“龟缩”了回去。

前一段时间我有一位朋友入选了“长江学者”,“幸好”他太太及时生了病,所以最后没有回来成。国内引进的单位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不够“坚决”和“爽快”,他自己也好像觉得辜负了在国内受苦受难的朋友们对他的信任,毕竟是“长江教授”这种不值钱的职位也还是要大家帮忙也才能申请上的。我倒是觉得他幸好没有那么“坚决”和“爽快”地回来,不然将来他老婆小孩问题一大堆,谁会去替他解决问题?

我现在给我的学生们的建议就是,不管自己多不值钱,沦落天涯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给打折贱卖了。如果人人都贱卖自己,这个社会不就只成了贱人的世界?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言?

所以说,还是用国际通行科研机制引进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最好,因为我也不赞成用“高薪”和“超国民”待遇去“引进”他们。



人才引进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210426.html

上一篇:孙悟空是我与周杰伦之间的联系人
下一篇:论贱人哲学
收藏 IP: .*| 热度|

5 艾云灿 张明伟 刘进平 曹聪 李宁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