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友吕乃基老师好早以前就给我留言,说3月28日要来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做个报告,让我过去听听。我和吕老师除了在科学网是老朋友之外,在现实世界也同样是好朋友。记得2011年他来北京,王德华、刘立等博友便在中科院那边吃了顿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吕老师。而这次他是来京开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年会的。他是京外委员,提早一天报到。来到北京后,北科大便请他为该中心做个报告。
报告下午三点半开始。我是刚好在报告开始前到了北科大的冶金楼616教室。那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同学了。不过还好,我依然不算最晚的。还有二位吧,比我来的还要晚点儿。见到吕老师发现,他比2011年还是老了一些。毕竟也是70岁的人了。好在人还算精神,瘦瘦的。老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我要向他学习,尽量把体重减下来,不过我也知道,南方人和北方人不一样。我再怎么减也不会减到吕老师那个样子。
终于,人都到齐了。吕老师开讲,题目是“大数据与认识论”,是个很前卫的题目。我为他做了全程录音,毕竟是姜是老的辣。吕老师讲起来一板一眼,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听他的报告是一种享受。虽然题目前卫,但吕老师旁征博引,把这个题目与哲学结合起来讲,是我第一次听到。尤其是他将大数据与Popper的世界3结合起来,很具有启发意义。这个观点中央党校的王克迪在去年哲学所的会上也有提过,但没有吕老师阐发地那么详细。波普尔的世界3指的是“客观知识”,但大数据却不是,可是大数据经过整理就可以成为客观知识。
吕老师讲了一个半小时多,共用了63张slides。他没用电子教鞭,就是用手在屏幕前比比划划,语气很慢,但铿锵有力。由于教室的麦克风不灵,吕老师全凭真声在讲,很是辛苦。老师的饭也的确不好吃啊!吕老师是北科大的特聘教授,从2001年就开始了,因此与北科大有很深的感情。每次来京都要讲一下。这多好啊,一位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讲完了又要求大家提问题,第一个就让我提。我没有什么具体问题,毕竟我对大数据不熟悉,只是说吕老师将大数据放在世界3中阐发,就提升了其哲学意味。使大数据真的上升为“大数据认识论”,而非“大数据与认识论”。接下来又有几位提出了相关问题,下来也就二个小时吧。
我除了会会老朋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学习老教授的讲课方式,看人家是怎么讲的。我不是老师,要承认讲课也是学问。那么我全程录音就是一种为我以后学习的参考。该结束了,有位女士给吕老师献上一束鲜花,很有浪漫色彩。眼瞅着就要散去了,我突然提出让他们给我和吕老师照张相。这个要求很快就得到满足。另外一位中心的女老师也提出,中心老师全体与吕老师合影。这是很有意义的。可惜的是,这篇博文未能贴上我与吕老师的照片,因为照片还在北科大老师手上呢。我已经发邮件给相关老师,让他们把照片给我发过来,届时我会再发一篇博文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