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科网今天的头条新闻“崔向群院士: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大专生没有什么区别”,看到崔院士的几个观点:“现在大学毕业生都降低使用,甚至大学本科生来当工人,大专生也当工人,一个方面是找工作不好找,供大于求。还有是跟社会需求不接轨,职业教育缺乏。” “脱节的主要责任在学校。企业可以定向培养,产学结合。但学校责任就是培养人的地方,你要主动跟企业紧密合作,否则你培养的人就与社会脱节。” 感觉有些观点是很不客观全面的。从学生人数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大概已超过刚恢复高考时的高中生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优秀的人就那么一个比例,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研究生大概真的只相当于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记得我们高中那时候从全校选出来的一个提高班,真正考上大学的还不到一半,能考个中专、技校也都很高兴,还有好多班的同学根本什么也不考的呢!但要说到现在的学生都不如过去,那也肯定不对!以前像我这样能够画几笔的学生在学校非常少,都要挑出来负责给学校出黑板报,可到了我女儿的时候,我觉得她幼儿园的时候画的画就超过了我高中时候能画的,更别说在电脑等新鲜玩意上的优势了。
大学毕业生的降低使用,在高校尤甚,许多企业也同样如此,其实是把学历作为一个门槛。也不知道高校是从什么时候起,本科根本不可能进入了,硕士生是门槛,而当教师更需要博士学历,其实即使博士也是没多少希望当高校教师的,难道高校真的只有硕士才能干行政干图书馆吗?肯定不是!便以图书馆来说,现在进入的门槛也必须是硕士,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到图书馆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真的从实用的角度,用来读硕士的三年直接在图书馆干,三年后一定比读个硕士更好用,所以,那硕士的三年,严格说来便是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一个人的青春!但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读个硕士,想进图书馆都没门!究竟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更可笑的是,图书馆这样的单位对硕士这样的人才还是相当珍惜的,大多把他们安排在技术、咨询、编目等关键岗位上,而图书馆需要的大量服务读者一线的人员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干,本来进一些本科生大专生都是非常好的,现在这些人来也只能做人事代理的合同工,根本不安心,于是大多只能找些临时工顶着,往往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了。
再看企业招人,也往往把学历和学校作为一个筛选人的筛子,一些企业招人是不看专业的,特别是那些非技术岗位的人。但对毕业生的学校有要求,好学校的学生受欢迎,他们根本不指望学生在学校学的那些专业知识,但好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企业自然会对这些新员工进行培训,这和高校等单位用学历筛选人是一个道理。许多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了许多热门专业,但有多少学生因为读了这样的热门专业在就业时获得优势了?这才有家长在高考时“先选学校,再选专业”这样的共识,读个好学校远比读个好专业重要。
其实大多数学生读硕士、读博士就是在社会上一些单位把进入门槛越设越高的情况下所作的选择,悲催的是,即便获得了学位也不见得能进入目标单位,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便看到更多高学历低用的情况。高校的各学历层次扩招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到最终环节的需求问题,更多是从提升学校自身地位的角度想的,而国家层面也没有进行宏观的规划,也许更多考虑到的是缓解就业压力。
所以,在所有高学历的毕业生都供大于求的时候,学历许多时候只是一个招人时过滤的“筛子”,问题是这个筛子筛出来的也未见得都是优秀的。三十年前,能考上大学的可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现在却未必读到博士的都是佼佼者,所以这个筛子的筛选功能其实都是不太好的,经常因为把学历作为门槛,或许反倒把一些优秀的人挡在了门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