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这是《中国社会科学报》对我的一次所谓“邮件采访”,给了一个采访提纲,要我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一看,实际上就是一篇博文的架势,但我也清楚,报纸的篇幅有限,所以先发在这里。看报纸会怎样给我改的。我有一个经验,给报纸和刊物写东西,多一点要比少一点好。不多不少最不好。呵呵。
今年8月4日日本无人补给飞船“鹳”号发射成功,为国际空间站送去5.4吨的物资。但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一个能用日语对话的KIROBO小机器人,说是为空间站的日本科学家“解闷”。果真是去“解闷”的?在我看来问题绝非那么简单。KIROBO的三围尺寸为34x18x15cm,体重约1公斤左右。它有自然语言处理与识别技术,可通过合成语音和人进行交流。此外,KIROBO还配备了通信、面部识别技术以及一台摄像机。试想,这种小家伙若配备了武器系统,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空降,岂不是“撒豆成兵”了?这并非没有可能。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2030年将出现仿生机械超人,它们配备全自动武器系统,可以在不受人类操纵的情况下对目标自行判断并发动攻击,机器人反人类控制是科幻电影偏爱的故事;很多人担忧机器人真的成为人类的终结者。那么机器人是否就是人类的末日?所以机器人的问题还需要探讨一下。
一、具体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您认为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可从正面、负面两个角度分析)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认为机器人正面的作用大于负面的。也就是常说的“邪不压正”吧。作为人类,我们今天能够从人工智能获得很多利益,更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全方位扩张。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早期阶段,其目标就是发展能思考的机器,在某些领域还渴望让机器人能拥有这样的智能。现阶段的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趋于更实际的目标,都是有利于目前技术的发展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知识的分类和开发传播已经是在线即时的,这让我们能够不断地扩大学习范围。这让人类变得更加聪明,当然也有少数人认为网络降低了我们的智商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在建立虚拟和实体智能时一定会伴随的危险,但也是我们必须做的。重点是要看其所带来的正面效益是否大于负面效益。这是个很简单的博弈问题。例如,都说游戏不好,甚至有提案要求取消网吧,这些好心人唯恐耽误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可是我们是否想到,以后的学习方式会就此改变了呢?因此,在一个新生事物面前,不要拿出“九斤老太”的样子,对新生事物都要撇嘴,要积极介入并在社会变迁中学会适应。
二、机器人对人类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产生了哪些作用?
可以这么说,没有机器人,人类也会发展,社会也会变迁。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纺织工人主张模仿一个叫做Ned Ludd(勒德)的人破坏工厂设备来抵制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带给工厂的改变。勒德主义的极端形式,包括肆意破坏技术设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尤其是在生活水平高的国家。从以往的经验看,新事物是无法抗拒的。对于机器人,也许是同样的道理。当然,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更加复杂。例如,当人工智能越来越高级,拥有人工情感、类人情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方向。没有情绪的机器就不能称之为拥有真正的人工智能,但不是所有的情绪对机器都是有利的。
Kirobo与小朋友
看我有多大?
一个机器能够展现愤怒或嫉妒这样的情绪那就隐藏着危险。而拥有情感能让机器感知用户的情感。能表达和能感知情绪都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也会导致新的问题。这只是个小小的例子。都说狗是人类的朋友,那将来机器人会不会呢?我想也会是的。
机器人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甚至已成为不可少的核心装备、服务机器人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员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人们干不了或干不好的领域变成了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这非常有意思,它的潜台词就是,机器人是否要超过人类从而奴役人类。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先要区分什么是智能,什么是智慧。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因此我们说它有相当大的智能,在智能方面是人类所无法企及的。可是,机器人没有智慧,从海洋到大陆,从水生生物到陆地霸主,人类的大脑是经过几亿年的变迁与进化,才拥有了今天这样的智慧,而机器人的研究只不过几十年。回顾过去,集成电路的发展才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能在十年后就会达到极限。即使做到极限,与人的大脑也无法比拟。因此,大可不必要担心机器人能拥有能够战胜人类的智慧的这种事。我想,这就把机器人与人的关系做了定位。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如何,机器人还是人制造的,所以人肯定能“降服”其作品。我不认为机器人有任何可能成为人类的威胁,尤其目前在研究中还有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人类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机器。面对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人类自身的归纳能力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都超越了其它任何机器。
四、为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健康发展,从科技哲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如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
这里面有二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就是机器人的健康发展要控制在人类制定的道德准则内。早在1940年,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一、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二、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三、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看来这个三原则已经越来越适用于机器人研发了。总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这是健康发展机器人的前提条件。
其次,是制定法规层面的问题。2012年11月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一份报告,呼吁国际间禁止研发全自动武器系统,即所谓“杀人机器人”。报告声明:应设立国际性法规禁止研发、生产及使用全自动武器;并采取国家立法与政策制定来约束研发、生产及使用全自动武器。报告说,这样的军用机器人可能在20至30年内问世;它将无法区分军人和平民;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对以机器人代替士兵的设想感兴趣。所以,对于机器人或者是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定要有制约,或者是准则来约束研发类似杀人机器人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全自动武器是很容易做到的。当机器拥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我们必须在人文或是法律上有这样的制约,不能够将权力全部交给机器人,这绝对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机器人渐渐普遍进入家庭,如何保证安全才是第一位所要考虑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