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一全天,上海市力学学会振动力学、工程结构与加固两个专业委员会,以城市地铁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与控制技术为主题,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来自上海地铁建设、设计部门的主管技术人员以及高校相关教师和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交流,在9个科技报告后逐一进行了提问和讨论。通过这次交流,大家(尤其是研究生)对地铁运行振动涉及的众多环节(机车、轮轨、隧道、地基、建筑、人和仪器设备等)及其物理、力学问题定量分析的复杂性和难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楼梦麟教授在做会议总结时所说的话,又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谈过的看法:与工程结构的地震防护相比,由交通、施工和机械生产等活动产生的工业环境振动分析及其控制,将更能显示出相关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
在工业环境振动防治中,振源频繁活动,但其机制及其传播路径的影响通常很是复杂,工程结构又难以精确模拟,描述工程结构、仪器设备和人抗长期微幅振动的科技知识尚不深入。可见,工业环境振动防治技术措施的论证和设计很不容易,而且一旦按设计图纸完成了施工和安装后,其效果很快就会得到实际考证的。
但在工程结构地震防护中,地震作用、工程结构地震反应与减震分析设计也是很复杂的。但对一个具体的工程结构来说,50年内遭遇设防地震作用的概率比上述工业环境振动的要低得极多,即在完成设计和施工且投入施工后,一般不会很快遭遇地震的实际考验;即使在使用期遭遇了地震作用而出现破坏,只要在该地区不仅是这一幢房子出现如此问题,也不会追究设计和建造人员的责任(人们往往会将其推诿给当代工程结构地震防护技术不成熟所致)。
由此可见,相关科技人员承担工程结构地震、工业环境振动防护技术工作,后者所面临的责任和声誉风险相对于前者要大得多。目前行业实际情况似是,结构工程师大多会抗震设计,但能做工业振动控制设计的人,相对来说却寥寥无几。
附录:地铁运行振动场模拟动画http://you.video.sina.com.cn/m/134137898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