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nue du Reclu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cyback

博文

志成受难,工业催化专业的师生们为什么不沉默?

已有 8521 次阅读 2011-10-5 15: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知识产权, 专业, 生存危机, 工业催化

102日发出的博文“诚请学界同仁帮杰出科学家家庭团聚并得到医治”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175&do=blog&id=492513&page=2#comment的评论中,有外星人评论道:

[27]dsp2008  2011-10-2 22:34 除了我这个犟牛之外,还有以下匿名人士很关注这篇博文: 

211.81.59.*   来自:天津市 天津大学

211.81.53.*   来自:天津市 天津大学

202.113.3.*  来自:天津市 天津大学

71.103.152.*   来自:美国

112.1.105.*  来自:中国 移动

试图以次来恐吓关注此事的同行。

我的答复是:这没有什么奇怪。胡博士的母校是天津大学。

这里我来认真解释为什麽我们天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的师生不沉默。

 

一、他的身上承载了工业催化几代教育家的心愿

在博文“师弟志成和他惠及全人类的发明”及后续的几篇博文中曾经述及80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天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及其实验室也不例外。万幸的是那时有一批虽历尽磨难但矢志不渝的教育家和科学家。那时的代表性人物有先师张鎏先生,我和志成共同的硕士导师赵九生和朱淳礼老师。张鎏先生早年曾留学美国,后来响应茅以升先生的号召,和余国琮先生等一同乘邮轮经过长途航行回国,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他们为建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50年代中期,赵九生、朱淳礼老师他们那一批研究生留校,加入了张鎏等老一辈先生们的队伍。

永远难于忘记的,是来天津大学上硕士生的第一个周末,到赵先生和朱老师简陋的家里,朱老师流着眼泪说的话“我们年轻的时候,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但是,一留下来做教师不久,就是连年不断的政治运动,56年留校,57年反右,58年炼钢,然后吃不饱饭,60年代初刚刚吃饱饭就去搞四清,还没结束就是文化大革命,这不,都50岁了才招进来第一个研究生,我们的心愿就是能够一起做研究,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志成是半年以后招进来的第二个硕士生,也是师母朱淳礼名下招收的第一位学生。1985年初,志成获得选拔公派出国机会,到日本留学。天津大学一直是把志成作为留校职工待遇的,我帮他寄了4年的工资,记得每月帮他领了工资,都寄给他的父亲胡英文先生,地址是江西省进贤县畜牧水产局。工资不多,开始每月50多元,直到89年,是80多元。

8589年,曾记得先师张鎏先生多次说起过,等志成他们学成回国,等你们都有了足够的经历,我们的心愿也就实现了。赵先生、朱老师也曾经多次表达过相同的心愿。897月,在筑波科学城的小酒吧里,和志成曾酒后豪言,再过10几年,我们应该是世界上工业催化领域最好的专家。

牢牢记得,1994年,赵九生先生访美归来,说起志成的发明,由衷地高兴,多少天和朱老师都神采飞扬。

张先生、赵先生都已仙去。朱老师和工业催化的文革以前毕业的老前辈们,也都已退休。他们在志成我们这一代身上寄托了过多的期望!志成是我们这一代中最优秀的代表。

 

二、知识产权规则明晰的法制环境关系到工业催化专业每一个工作者生存基础

   工业催化专业主要培养属于国民经济核心的催化剂生产和研发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任何一个工业催化剂,都涉及到巨大的经济效益,都是化工、能源、医药、精细化学品生产和环境净化的核心技术。工业催化的工程师是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知识分子。知识产权规则明晰的法制环境,是每一个工业催化工程师的生存基础。

工业催化的工程师们忠诚于自己所属和自己拥有的企业。但显然,不能容忍以任何形式的绑架手段和利用任何暴力形式索取“合作”。否则,工业催化的工程师们将无容身之地。

所以,我们不会沉默。

 

 

2011105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175-493488.html

上一篇:英雄的“父亲”和尽职的“工程师”
下一篇:围观教授之死的教授们,该醒醒了
收藏 IP: 59.67.34.*| 热度|

16 肖重发 陈龙珠 李学宽 陈小润 钟炳 张天翼 王水 陈安 李宇斌 饶海 李孔斋 王涛 许培扬 董志刚 pewang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