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我看天津儿童坠楼事件。。。 精选

已有 17677 次阅读 2017-3-2 13:55 |个人分类:安全生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天津儿童坠楼, 工作之外安全, 生活危险源

我看天津儿童坠楼事件。。。

170302 李健

生活中的危险在每个人头脑中重视程度即认为的风险大小是不一样的(傅贵语),有人认为是危险,有人认为无可大惊小怪,这就是常说的安全意识问题。安全意识不同的原因是安全意识并不是空洞摸不着的东西,安全知识(个人安全文化)决定了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缺乏,就会安全意识差,就会做出不安全动作。安全知识丰足,安全意识自然提高!出了事,用“不慎、一时疏忽”来解释是一种搪塞和自我安慰,实质是安全知识缺乏问题。天津儿童坠亡事件中的父亲,他不认为在天井围栏边抱两个孩子的动作有多么危险,更多数人则远离围栏,认为那危险系数高,特别是徒手抱着孩子而且是抱两个孩子。地面滑倒、失去平衡、孩子好动等等,都可能是危险致命的行为。

提高安全意识,就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有了安全知识就可以有意识判断风险、预防事故。生活中危险源辨识不像职业安全,没人为你准备,只能自己学。安全知识最好的学习教材就是事故案例,平时多关注一下就是安全知识的积累。这些年我坚持了一个习惯,就是积累、总结事故,而且做成图文并茂的PPT。不仅工厂事故、还有生活中的危险源辨识,国内的国外的,天上的地下的,从中收获很多,也算是自己安全意识提高的过程。

儿童安全方面的几个案例:

儿童气球:公园景区常见孩子玩的气球,那大多是小商贩用氢气充的,因为成本低卖价便宜(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该充惰性气体如氦气,充氦气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没人买),但氢气易燃易爆,气球如遇烟头或泄漏遇静电等点火源很容易引爆,灼伤孩子,买氢气球等于给孩子买了一个危险的“小氢气弹”,这类事故发生太多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693121.html

儿童摇摆车:商场或超市门口的儿童摇摆车是非常普遍的儿童游乐设施,不要看它摇的慢,其中隐患重重,大多是地下工厂生产,至今没有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也无人监管,工商不管、安监不管、质监也不管,也不属特种设备,质监只管运行速度大于2m/秒或运行高度大于2m的游乐设施。而摇摆车伤害儿童挤断手指、挤压身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723483.html

空调室外机触电:悬挂不高、儿童可以够到的空调室外机太多见了,谁知道它接地了吗,顽皮、摸东摸西甚至坐上面的孩子不足为怪。我积累的一个事件是前年桂林一6岁孩子碰触一食品店的室外机触电身亡。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7-24/7425997.shtml



儿童案例种类还很多,我储备的足够能连续说上一天一夜。一些不常见的,孩子掉进无盖井、不结实井盖井身亡、风筝线意外缠住孩子升空坠落身亡(2015越南风筝节)、戴围巾滑雪卷入传送带身亡、小孩子坐过山车导致头部动脉撕裂、儿童被游泳池排水孔吸住溺亡等等。


2015年越南胡志明市风筝节

除了儿童安全分类,还有交通安全大货车灭顶/对向车翻越隔离带、游玩安全、住店安全、校园安全、电梯安全、空调支架安全、井盖安全、高空落物安全、小饭馆安全、道路行人安全如鬼探头、晨练等等。

由于这些年对事故(包括生活中)的积累,自己已建立起一个事故文件夹,里面做了很多细致分类,生活事故类命名为“工作场所之外的安全”,这也是“将碎片化事故信息缝合成了自己的安全知识库”(赵斌老师语),通过回看同类事故,总结事故规律、行为特点,触类旁通,受益真的非浅。

去年与一位全球知名安全管理咨询公司的朋友聊起我的生活事故积累和学习,他很感兴趣,在他们为企业开展的最新SHE培训课程里,特别开设了一门“工作场所之外的安全”课程,邀请我主讲,并且支付不错的报酬。引用这家公司SHE培训课程手册的一句话,也是本文要说的意思: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无不存在风险和隐患,通过学习,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创造安全美好的生活。


这家公司培训课程单中“工作外安全培训课程介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1037083.html

上一篇:南昌KTV火灾-风险较易预控的动火作业事故为何发生
下一篇:黄花机场车辆失控撞飞乘客&事故预防
收藏 IP: 60.19.130.*| 热度|

25 蒋永华 赵凤光 代恒伟 吴炬 鲍海飞 吕喆 邱敦莲 史晓雷 王春艳 苏德辰 彭真明 周健 葛素红 路子显 崔鹏碧 侯沉 康建 马秀兰 郭景涛 刘钢 seeker99 biofans ericmapes yunmu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