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新闻存档

博文

你不曾知道的审稿人付炜

已有 5574 次阅读 2011-6-22 00:19 |个人分类:闲谈杂议|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道德评判, 燕山大学, 付炜, 涉嫌剽窃

付炜涉嫌以审稿人之利剽窃他人论文的第一篇调查报道6月15日见报后,网上的留言评论现在已经127条了,被科学网新闻频道一周新闻排行中名列第一。
时隔7天,这组系列报道的第二篇即将发表,关于涉嫌剽窃的主角付炜,大家都期待知道更多一些。这篇稿子本来可以在上周末与读者见面,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第二支靴子落得慢了点,让许多关心此事进展的朋友久等了,但是这回终归它还是要落了。
请关注明天的科学时报A3版。
付炜,付老师,审稿人的身份在一开始吸引了我们,第一篇报道的效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大家都不能接受这种涉嫌(我们一直坚持用涉嫌一词,作为媒体我们不作学术判断)巧取豪夺的不端行为,在一些评论中,付炜几近十恶不赦。大家都想知道他的样子,他的动机,他的环境,他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和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一样的形象。
我们的记者在6月15日当天就赶赴燕山大学,接触学生,老师。第二天早上约访付老师。
付老师的形象,出现在记者面前的,已经不是作为审稿人的强者了,而显得有些可怜。
此行我们的记者还详细地了解包括付老师的人缘,他的性格,甚至他的家小(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在报道中没有涉及,仅提到他面临经济压力),他无法实现的博导理想。
但是,付炜“不承认”自己剽窃。
付炜承认自己的学生和挂名的几个老师并不知情,也算有些担当。
付炜的矢口否认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权衡到其背后的不得不面对的形势:认,又如何,不认,又如何。他自己心里更清楚轻重。
说了这么多,并非是为付炜开脱。作为个体,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毫无问题。但显然,如果仅仅停留在个体的身上,这次系列报道只能说是失败的。我们,还将继续。
站在机构的面前,包括以公共传播价值为标的的媒体机构的面前,任何一个个人都是弱势的。如果结局是个人为整个学术环境受过,则显然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这个时侯我想起了王飞跃主编所言,不会对此事进行道德评判。
我能理解,什么是专业的方式。我想说,尚须努力,努力。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99-457851.html

上一篇:刘积仁:东软20年的国际化感悟
下一篇:付炜事件真相调查:剽窃动机缘何而起?
收藏 IP: 115.170.23.*| 热度|

5 曾泳春 丁甜 王水 翟远征 allen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