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xianghao 新闻存档

博文

刘积仁:东软20年的国际化感悟

已有 2977 次阅读 2011-6-16 19:55 |个人分类:技术与经济|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20年, 刘积仁, 东软国际化

刘积仁:东软20年的国际化感悟

 
□本报记者 原诗萌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通常有三种方法——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商品、进入与中国平行的经济体和进入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看来,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商品是最难的。他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机会》一文中将原因总结为“投入比较大,产出不确定,成本比较高”。
 
然而,20年前,诞生于沈阳的东软一开始就将国际化的目标瞄准了发达国家,积极发展对日外包业务,近年来则向欧美市场拓展。
 
“国际化是东软成长最基本的能力。” 6月10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当年的东北大学教授,现在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东北大学副校长刘积仁如此总结了国际化对于东软的意义。他认为,对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为了未来的生存而准备”。
 
国际化“躲不掉”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同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对中国经济不无影响的事——高盛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
 
奥尼尔断言,占全球25%的陆地面积、40%人口的“金砖四国”,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到2050年,“金砖四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力量,GDP总值将超越目前的发达国家。
 
或许奥尼尔的断言有夸张之嫌,但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得到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跨国企业的纷纷进驻,也加速了中国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企业也开始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夺标时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在和跨国公司竞争。
 
对此,刘积仁和他所带领的东软的态度是:直面竞争,寻找机会。
 
“你不可能因为害怕竞争,而躲在一个地方。你也不可能因为强调产品的民族性特点,而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刘积仁说。
 
刘积仁也意识到,竞争意味着新的机会。
 
以东软较擅长的医疗领域为例,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仍在不断探索更完善的社保医疗体系的解决方案,而在汽车、手机等领域,则越来越多地和互联网、新经济及时尚相关。
 
“因此,中国企业想要在海外市场获得份额,从某种意义上不是投资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自身的能力。”刘积仁说。
 
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目前东软集团的营收有30%来自海外市场。他希望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将这个数字翻一番,达到60%,并构建起国际化的研发体系。
 
人才竞争“反其道行之”
 
跨国公司重视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华研究机构的投建。
 
2003年10月,通用电气在上海的研发机构正式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2004年初,ABB在北京建立首个在华研发中心,同年底,西门子在华扩建研究院……
 
诚如一些业内专家所说,外企研究院的成立,客观上形成了人才溢出效应,推动了中国的创新进程和经济发展,但人才竞争的愈演愈烈亦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跨国企业的人才竞争,东软采取的做法是“反其道行之。”
 
“当跨国公司在新兴国家找到更便宜的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的时候,东软却在发达国家找越来越贵、越来越高级的商业创意人员和设计人员。”刘积仁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此举,在东软的整个人才队伍中,优秀工程师和低成本工程师的比例与跨国公司“差不多”,从而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上,与跨国公司形成同等的竞争能力。
 
以汽车电子为例,汽车软件有特别高的可靠性要求,比如开发出的汽车软件,需要经过3年严密测试后才可能上市。目前东软有超过2000名从事汽车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分布在国内及海外。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人才队伍,东软才得以进入汽车软件这个“高端俱乐部”。
 
刘积仁坦承,因为拥有了这些优秀的人才,东软的竞争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东软在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网络时也注意到,“不仅仅是营收层面的收购,而且是人才的收购”。
 
建立“最小刻度”的文化沟通
 
正如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要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样,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也要面对“本地化”的问题。
 
在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时刘积仁表示,东软在世界其他国家谋求“本地化”时,首先遇到的就是文化沟通的问题。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我认为东软有几点文化,他们接受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我们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了工作我们可以牺牲休息时间和假日,可芬兰、德国、美国、日本的员工,他们会接受这种文化吗?”刘积仁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由此刘积仁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国际化进程中,最简单的是资本,而最复杂的是文化和人。
 
东软在中国拓展业务时,将中国分成了八个大区,由于每个大区的GDP、收入水平及客户行为不同,东软产品竞争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在国际化进程中,东软则加深了这种“因地制宜”的体会。
 
刘积仁告诉记者,以往人们常说“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什么不一样,或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但真正在国际化进程中会发现,这些比较太抽象,太没有可操作性”。
 
“西方文化有美国文化,也有欧洲文化。而在欧洲文化里面,芬兰人、罗马尼亚人、德国人的文化也各不相同。”
 
对此,刘积仁的感悟是,企业要把文化方面的沟通能力,建立在最小的刻度上,做精细化的工作。
 
比如,芬兰的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东软在和芬兰员工沟通时,首先肯定他们想过更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但同时表示,高质量的生活需要靠钱和业务来支撑,从而鼓励他们发挥积极性。
 
虽然挑战重重,但在刘积仁看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形势紧迫,是“为了未来的生存而准备”。
 
“过去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不断发生变化,走向国际,其实跨国公司的变化更快,因为他们对成长空间的需求更迫切。现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如果中国企业不重视国际化的能力,未来很可能连生存空间都没有。”刘积仁说。
 
《科学时报》 (2011-06-16 A3 技术 经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99-456038.html

上一篇:英特尔研究日:走近未来的技术
下一篇:你不曾知道的审稿人付炜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