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说说莫言被“批斗”的事 精选

已有 18319 次阅读 2016-7-19 16:14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莫言, 应试教育, 学制

      其实我以前并不是特别喜欢莫言,虽然他早期的作品我看了不少,但他用的语言、他的写作风格我都不太喜欢。记得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因为评论和赞美的文章不少,我后来把这小说找来又重读过一次,却还是没发现如评论所说的那么好。文学作品本来便没什么标准,个人的喜好也不同,所以他后来的作品我就不太看了,包括那部差点获得矛盾奖的《檀香刑》也没看。倒是莫言获得诺奖后,我对他的表现还是蛮欣赏的,觉得不卑不亢,在几个场合发表的演讲都挺技巧的,却不乏真诚。莫言算是一个比较低调含蓄的人了,正如他的名字,你便是看他的作品,也多有隐晦的东西藏在文字后面。不过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莫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个提案,认为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要经过25年,太长了,其中基础教育又占比太大,而学生初中和高中的最后一年,几乎都是忙于复习做题,建议缩短学制,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没想到,前几天在微信看到朋友转的一批文章:“莫言批斗会昨日在京举行”,才知不久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举行“中国基础教育学制研讨会”, 莫言的建议被参会的专家们批评,有专家表示莫言是“无知无畏,敢说,但其实不懂教育。”

       莫言的建议我是赞成的,多年前自己就写过“寒窗20年,有多少时间是被浪费的?”的博文,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现在教育的问题很多,几乎到了无力吐槽的地步,有些东西都懒得说懒得写,其中罪魁祸首就是应试教育,围绕考试和获得高分而进行的教育,把学习的目的完全扭曲了,把学习的乐趣也都剥夺了,但所有的人却又被裹挟着,不得不做着明明知道不那么对头的事情。当然,大家也知道,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格局并非那么容易,许多看上去很美的改革得到的却经常是更糟的结果,所以即便莫言当初的建议自己赞成也没多说什么。一方面觉得缩短学制未必能实现,别说中小学的学制,便是大学阶段,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难道不是浪费吗,又有几个人真的原意去改变呢?另一方面,还担心真的缩短了基础教育的时间,但高考指挥棒下减掉的不会是复习应考的时间,却是孩子们正常学习的时间。只是,看到莫言的建议却被那些懂教育的专家们如此批判,觉得还是要来说说这个事情。

      从各种报道中看,“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对作家莫言提出的“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建议表示反对的几个主要理由是:(1)基础教育学制12年,是世界通行的基础教育学制,是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提出基础教育学制要缩短。(2)应试教育其实不管学制是改成10年,9年、8年也好,哪怕你改成6年,也会有两年照样是复习应试。(3)学制缩短为10年,实际上是把教育的任务窄化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立德树人,而不仅仅是只考虑念几本书。(4)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是慢成长的过程,是让孩子成人的过程,而不是成才的过程。如果在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时,就把他们抛向社会锻炼游泳,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见http://news.dayoo.com/china/201607/15/139997_47477573.htm )其实专家们还是知道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不是只考虑念几本书,要立德树人,要关注其成长,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又有多少是冲着这个目标设计的呢?所有这些理由中,唯第二点算是说了一个实情。

      当然,在会上,专家们也表示,和“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相比,“学制分段”更重要。中国现行学制存在的问题,不是缩短的问题,而是基础教育怎么分段的问题,即便要缩短也不该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现行学制弊端是小升初、初升高两次“强选拔”考试,专家提出了九年一贯制、5-4-3等多种方案。不过,很奇怪专家竟对最关键的高考没提一字,但高考其实才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了声明:无中生有的“批斗”,声明表示,在研讨中,莫言缩短学制的提议仅仅是一个由头,3小时的研讨中涉及莫言的不过寥寥几句。在新闻报道中夺人眼球的“标题党”做法,放大和突出了对莫言的批评,对舆论产生明显的误导。不过,对这个声明我也只有呵呵了。所谓“学制分段”比“缩短基础教育学制”更重要一说,也不过是专家们在无力改变现行教育弊端的情况下提的另一建议而已,好像也没比莫言的建议更高明多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91596.html

上一篇:伤后小记
下一篇:教改之难:读教科局长的辞职信有感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62 王荣林 陈敬朴 郑小康 武夷山 杨正瓴 牛登科 周少祥 朱晓刚 张晓良 刘光银 徐令予 陆俊茜 曹广福 王启云 钱程 徐义贤 黄平 李毅伟 黄永义 陈智文 袁海涛 张骥 刘立 王涛 姬扬 谭青海 邵鹏 陈敏 周可真 陆绮 徐长庆 钟炳 李泳 刘之远 黄育和 林赵淼 彭渤 李土荣 陈万浩 史晓雷 王春艳 李天成 晏成和 白图格吉扎布 陈昭 李燕祥 杨顺楷 刘世民 葛兆斌 schist xlianggg wuji2017 zhaoxu111 biofans zjzhaokeqin zhxc64 blackrain007 tm66jjbj icgwang chenhuansheng aliala watercol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