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lfpnc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博文

汉族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已有 8439 次阅读 2017-2-4 16: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华民族, 中国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新年,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华文明特有的民俗,不仅中国境内大多数民族(除个别族群如俄罗斯族外)要过春节,也包括越南、朝鲜(韩国)等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也过农历新年,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也是过农历新年,可见中华文明影响范围之广。这些有时间上网浏览了一些贴子,总觉网友们对中华民族认识有一些片面,过于强调汉民族族群一点正统性,而排斥其他族群。当然,如果以西方民族国家概念和前苏联的民族理论,这些想法是成立的。但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同于西方世界,有其独特的演化过程,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理念。

一、汉族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非是西方那种血统概念

 汉族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融合不同种族、不同族群的一个历史文化过程。每次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次汉族壮大融合的过程。从黄帝征服炎帝算起,一共有三十多次这种大的朝代更替。如果把中原地区定义为汉族的发源地,那么只有炎帝一脉才是正宗。黄帝起源于西北高原,向东南发展,征服了炎帝,司马迁的史记就把黄帝立为华夏的始祖。此后,包括匈奴以及匈奴分支室韦都是黄帝的子孙夏后氏的后裔。东周之前文化概念上的民族仍很模糊,直到春秋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创立学说,形成了华夏文化体系,汉族文化概念才渐清晰。秦统一中原后,汉族文化概念才得到真正的确立,以至刘邦在推翻秦朝后,也没有办法退回到战国时代群雄割据的局面。

 汉朝开国之初积贫积弱,面对匈奴的威胁只能才取守势,然而经历高后、文、景三代励精图治,到汉武之时已经积下了雄厚的实力。此后,汉朝对匈奴采取攻势战略,击败了匈奴,改变了汉初以来的被动局面,并使一部分匈奴归附。从此,以汉朝国号为名的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正式形成。

自汉宣帝以来,中原以外的族群不分东西南北,都在以不同方式向中原归附。先看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是同归附到西晋的匈奴人起事,这并非什么民族矛盾,而是一种朝代更替。提出“五胡乱华”概念的是恰恰是五胡之一的北魏史官崔鸿,他在《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各国帝纪改名曰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偏见,又有序列、表、赞,体例完备。

 从西方血统论的角度去看,做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巅峰的李唐王朝,本身就有突厥鲜卑血统。五胡乱华之后的北方王朝从鲜卑拓拨氏至李唐王朝都是胡人血统,而衣冠南渡之后的南朝最终还是被有胡人血统的北朝杨隋王朝所统一,这跟后来的元朝取代宋朝、清朝取代明朝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二、朝代更替族群矛盾往往成为各方利用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事往都是守位的一方以族群利益为掩护,抗拒朝代的更替。纵观历史,这种方法往往唤起守位集团抗争的能量,并驱使被统治者,为守位集团拼命。因此,历代王朝更替,都伴随着大量人口损失,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汉朝更替秦朝过程中,中原地区损失人口高达80%。秦统一时拥有在户人口约六千万,经历近二十年的王朝更替战争,到汉初时仅仅只有一千两百万在户人口。史记上说是十室九空。秦汉更替之时只是推翻秦朝暴政为号召,而光复六国为号召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毕竟秦统一六国是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的。

 到了“五胡乱华”之时,晋朝士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第一次将王朝更替之争上升到华夷族群之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南渡的晋朝士族由此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合法性,与北方相比虽很弱,但由于占据的文化道统的制高点,还是苟延了三百年,直到北朝的杨广统一了江南。

 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实际上也是另一个版本的北朝统一南朝,南朝还是以汉人建立的政权为主,北朝则是突厥分支沙陀建立的政权。后周的郭威就是篡夺后晋石敬塘(沙陀人)政权建立起来的,最后赵匡胤来个黄袍加身夺了后周帝位,建立了宋朝。

 族群矛盾演化最激烈是在宋代,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辽、西夏、金。宋朝是汉文化发展到极至的时代,有一些文明程度甚至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不因言获罪,有宋以来,没有一位朝臣因为言论而被诛杀,更没有满门抄斩,其他朝代包括现在都有因言获罪的情况,甚至到现在网络说一些不中听的话还要担心跨省。比如以民为本,宋代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都要有将被掳掠的民众归还宋朝的条文,其中澶渊之盟条约上就明确规定了辽国交还30万被掳的国民。尽管军力很弱,但重视国民。相比之下,同时代的辽、西夏、金其文明进化程度就基本停留在唐代,有一些甚至还倒退。因此,宋朝与辽、西夏、金、元的矛盾除了王朝的争夺战争之外,还多了个先进文明与后进文明的矛盾。

 元朝取代宋朝,本质上还是王朝更替,由于元朝统治集团的文明进化程度远不及宋朝,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来看无疑是一种倒退。虽然明朝人修元史对元朝的统治暴行多少都有一些夸大,但基本的事实还是摆在那里的。如五户用一把菜刀,还有初夜权什么的。元末农民起义,最有力的号召点就是恢复宋朝统治,以此来全面动员汉族群的力量。其实在推翻元朝统治中,中下层蒙古族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本质上看,明朝取代元朝还是王朝更替战争,在后来的明朝人主修的元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由汉族群主导的明朝,其文明程度并没有上升的宋朝的高度,更不用说超越。大臣因言获罪,血溅朝堂、满门抄斩的事情比比皆是。清朝取代明朝,那种残酷是历代王朝更替所没有的,如“扬州十日”、“嘉定三日”都是罄竹难书,其规模直逼后世日寇的南京大屠杀。因此,在明清更替之时,族群的矛盾大幅上升。取得了政权的清王朝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缺少信心,对社会压制就更加用力,诛异见人士,大兴文字狱,都是有清朝大行其道。一句“清风无情物,何故乱翻书”就会引来满门抄斩,涉案被杀的人多达3万余人,远超两千年前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本以为1949年后新中国会让中华文明迎来赵宋时代的复兴,偏偏就发生了反右、文革等运动,比清朝的文字狱有过之无不及。一个张志新仅仅对当时主流意识怀疑,就强遭凌辱和残杀。改革开后,与时俱进社会环境大为改观,但余毒难除,其中网络上的跨省就是最好的证例。

  当前的一些社会矛盾并非什么民族矛盾,而是旧势力残余对文明进步的阻挠。当年的涯山外海就是今天广东的新会的外海,面对元军的攻击,陆秀夫背负末代宋帝跳入海中,数十万军民也自投海,一个先进的文明由此溟灭。“涯山之后,再无中国”是宋朝灭亡之时,人们对文明进步的向往,至今依然唤不回。

三、真正的民族矛盾出现于近代历史

 中国真正的民族矛盾出现在鸦片战争,英国来到中国这片古老的大陆,不是为了改朝换代,也不是为了传播文明,而是为了滴血的金银。正常的贸易做不过中国,他们用鸦片为武器对中国进行掠夺,当中国人以法律制裁不法英国商人时,大英帝国就派军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大英帝国来到中国并不是以往历代入侵者那种入主中原的向往,而是殖民主义心态,也就是掠夺的心态。1860年代的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之后,订下了个北京条约就走了。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转折点,明治维新的日本打败了洋务运动的中国。特别是甲午战争期间,由日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发布的战争檄文中提出“驱逐挞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很多中国人把日军当作了“王师”,使得日甲午战争过程中获得汉人族群的支持。数年过后,孙中山在创立同盟会时借用了甲午檄文,提出了“驱逐挞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的口号。中国人对侵华日军“王师”印象一直持续到1905年日俄战争,这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革命党人却以“王师”称颂日军,但人家日本一点都不领情,以致在仙台学医的周树人(鲁迅)奋而弃医从文。

 甲午战争后西方的民族学说经日本传入中国,一时间排满还是融满在学术和舆论上吵得莫衷一是。最后还是梁启超提出在中华大地上接受中华文明的各族群都统称为中华民族。但是概念不等同于现实,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能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含义。1937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随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由此中日之间的战争变成了维护中华文明血脉的全民族抗战。在此之前的元蒙灭宋、满清入关都不过是改朝换代,中华文明血脉依然得以延续,而日本的入侵则是实实在在的亡国灭种。

  早在满清入关代明之时,顾炎武就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这么解释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因而“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把上述话语简略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明内部,各部族间的矛盾包括改朝换代,都未动摇文明的根本,但是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都在侵害中华文明,甚至要消灭中华文明。只要搞清楚了改朝换代与天下兴亡的关系,就不难理解元蒙为何是中华文明历史中的正朔,而非外来者。


附录:

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

山县有朋 宗方小太郎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赏。又曰:唯命不于常,善者则得之,不善者则先哲有言曰失之。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当时豪杰武力不敌,吞恨抱愤以至今日,盖所谓人众胜天者矣。今也天定胜人之时且至焉。

   熟察满清氏之近状,入主暗弱,乘帘弄权,官吏鬻职,军国渎货,治道衰颓,纲纪不振,其接外国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论,不凭信义而事诡骗,为内外远迩所疾恶。曩者,朝鲜数无礼于我,我往惩之,清氏拒以朝鲜为我之属邦,不容他邦干预。我国特以重邻好而敬大国,是以不敢强争焉,而质清氏,以其应代朝鲜纳我之要求,则又左右其辞曰,朝鲜自一国,内治外交,吾不敢关[]。彼之推辞如此也。而彼又阴唆嗾朝鲜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东学党之事,满清氏实阴煽之而阳名镇抚,破天津之约,派兵朝鲜,以遂其阴谋也。善邻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痴我也,是牛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我国之所以〈舍〉樽俎而执旗鼓,与贵国相周旋也。

   抑贵国自古称礼仪国,圣主明王世之继出,一尊信义,重礼让。〈今〉蔑视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义莫甚〈矣〉。是以上天厌其德,下民倦其治,将卒离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师,败于牙山,歼于〈丰〉岛,溃于平壤,溺于海洋。每战败衄,取笑万国。是盖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天下与弃之因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以问罪于北京朝廷,将〈迫〉清主面缚乞降,尽纳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后休矣。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所愿爱新觉罗氏,不及耸从士卒也。若谓不然,就贵国兵士来降者证之。

         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切望尔等谅我徒之诚,绝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革命军,以逐满清氏于境外,起真豪杰于草莽而以托大业,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应乞于宫〈而〉聚义。故船载粮食、兵器,约期赴肋。时不可失,机不复来。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9927-1031485.html

上一篇:中国的科研体制有那么糟吗?
下一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科技工作者职业生涯影响因素
收藏 IP: 113.12.96.*| 热度|

4 蔡小宁 白图格吉扎布 吕洪波 岳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