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lfpnc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博文

慎终追远——作别杨绛先生 精选

已有 5452 次阅读 2016-5-25 23:1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杨绛, 钱钟书, 慎终追远

今天上网时,惊闻杨绛先生仙逝,顿时痛感世上再无大师。然而详看杨绛先生享年105岁的高寿,又有一些释然。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市。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剧等。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人故有一死,不管是几十岁还是一百多岁都要作别人生。这让我想起了《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按宋儒对这段话的解释,终,人死;远,指祖先。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我觉得解释,不能代表全意,甚至有很多值得商榷。查了一下百度有一种解释我觉得比较贴合:“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追远”,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民德归厚矣”,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如果能谨慎一生,就几乎接近了‘道’。这样的人必将会受到后人的景仰。

慎终,杨绛在人生最后的旅途中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释。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此后,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我们感悟到了“追远”的含义。

   慎终追远,看着杨绛离去的背影,带走了我们仨”的世界,却留下了一座丰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9927-979734.html

上一篇:雷洋之死让普通人感到无比恐惧
下一篇:何为大国?——大国经济随想之一
收藏 IP: 113.14.56.*| 热度|

7 范运年 吉宗祥 鲍海飞 田云川 zjzhaokeqin brn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