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肝主疏泄的中国“本能说”

已有 2798 次阅读 2015-7-3 16:42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style, 医学界, 基本点, 维持生命

《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这是中国古贤最早涉及的本能问题,且清晰地归纳出两大基本点:饮食,维持生命需求;色,延续生命需求。后续学者对此还展开了更多的讨论。其中,医学界的探讨集中在“肝主疏泄”理论中。

南宋名医朱丹溪指出“人之情欲无涯”“夫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他把本能视为一种抑之不得,与人的自然质性相关的冲动。并认为正是依赖这种“动”,人得以生存和充满活力,种系赖其以延续(“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强调:“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朱氏眼里,源于人之动物自然质性的本能,有着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生命种系延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这种本能常易妄动,过于频繁、强烈的欲求冲动可损形折寿。朱氏进一步把它与肝联系起来,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而其系上属于心。心……为物所感则易动。……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其意思是说:这类本能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心”(泛指思维及意识等),一旦受到诱惑(心感物)便欲求发动,即便没有性交(交会),也会有相应的生理反应(疏泄)。

这就确立了著名的肝主疏泄理论,形成了中国的“本能说”。

所谓疏泄,“疏”讲疏通,“泄”为发泄;都是指由内而外的发散过程;隐喻人类的欲求冲动往往由内而发,指向外界。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有着诸多功能。归纳之,主要涉及:

(1)促进脾胃运化,确保食欲良好,消化功能正常。

(2)促使胆汁分泌排泄正常,这又有助于脾胃运化。

(3)促进男女性功能,包括男子的射精,女子的行经、排卵等。

(4)促进人的精神情感,使之舒畅、稳定、和顺;中医称此为“调畅情志”。

(5)调畅血与津液在体内的运行过程,使之循行有序。

(6)调畅气机。

中医所说的“气机”,类似于现代所说的自主神经-内分泌功能。故气机调畅,可使全身内脏功能协调,各项生理过程和顺,既不卑弱,又不过于亢奋。

总之,肝的疏泄正常,则个体在生理、心理诸多方面皆可和谐、稳定。否则,常常陷入心身异常之病理状态。

透过层层纱幔,可以说中医的“疏泄”一词,就是古医家用来委婉指代人的本能性欲求与冲动。

“肝主疏泄”则是指“肝”主管着这类欲求与冲动。

中国人对“肝失疏泄”也许都不陌生,它是民众所熟识的病理术语,经常用来描述一些病症。本意上,指的是本能受抑后所出现的一系列不适或症状。

为什么“疏泄”归之为“肝”的功能呢?其实,这是个隐喻。中医学认为:肝主春,性质像徵“木”,主“升发之气”(“升发”仍升腾、发动之意,含内在动力之意);一年之计,唯春天生机盎然,万物萌生,草木恢复一派生机勃发姿态。自然之态的草木,既有赖于春暖之气的催化,也需要宽松舒畅的周边环境任其施展枝叶;故有“木欲条达”、(枝叶)“舒畅”,自在地萌发、生长之说。人的生命类似于同样有生机的草木,其之本能也需要自在地疏泄、施展、发挥,实现其欲望,不愿意受到过多扭曲、抑制、戕害。可见,这一隐喻意蕴深刻。人洞悉了自我本能后,就应尽可能地顺应自然之性,在客观容许的限度内,充分舒展自我,条畅情性,疏通发泄,一点点、一步步地展现自我,实现多重需求。

就是我的这位老乡、前辈朱丹溪,金元时期的医著中就明确讨论了奶岩(乳腺癌)的发生,多半由于自我压抑,不得于公婆,不得于姑嫂(家庭人际关系紧张),长期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所致。

生命的本能需要尊重!理解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活得更自在,也更好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902608.html

上一篇:三分之一癌症长在心上
下一篇:推荐给肺癌患者的日常食谱
收藏 IP: 116.226.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