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双清论坛之思考(一)

已有 10098 次阅读 2012-6-10 20: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坛

69日,以“科学基金工作中科学传播问题的探讨”为主题的第75期双清论坛在和园景逸大酒店紫微厅开幕。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普研究所、各相关高校的专家与学者将共同探讨基础研究与科学传播的相关问题。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博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分别致辞,并期待本次论坛能有更多科学与民主的交锋。

何鸣鸿副主任在致辞中提到了科学传播的动力问题,他认为开展科学传播既是1)科学家的职责,也是2)科学家自身发展的需求。我个人认为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公众需求的角度来说,科学家开展科学传播更是社会的需求,或者说是国家需求。公众有权知道自己的税收流向何方,取得了什么效果,对自己的生活有何影响等。在呼应广大公众更关心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科技方面,科学传播更应该从广大公众的需求出发。

为期一天半的会议,共有10多位专家和学者就基础研究中的科学传播问题展开论述,很多有意义的观点值得学习和思考。

本文就一些观点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后续还将继续推出一些想法),刘立老师在介绍其调查项目之后的论述表示当前利用科学网博客开展科普是一个主要趋势,他调查了福岛核事故后科学网发表的有关核辐射的博文数量,他认为要充分利用科学网而非微博开展科普工作。同时果壳网CEO姬十三也表示要善用媒体开展科学传播,尤其是微博上很多伪科学的盛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利用科学网博客进行科普的效果如何。因为科学网的受众应该是小众,其对广大公众的到达率是一个问题。同时微博和科学网博客的受众后者说用户群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博主开了微博,或者微博主开了博客。这就涉及到科学网的知晓度问题,未必所有人都知道科学网,也未必所有人都知道科学网博客,而对于那些不熟悉网络的人来说,网络上开展的科普(无论是科学网博客,还是微博)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些内容在他们身上是没有发挥作用的。正如我前一篇博客翻译的《科学传播将走向何方》中提到的那样,“科学传播通常只在小众范围内促成一些有兴趣的事情,但是却很难使其扩展到更广泛的公众。”这似乎有些自娱自乐的成分。

其次,科学网博客虽然是实名制博客,博主也都是有着一定学术背景和知识储备的人员,但是博客内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也未必能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科学网博客的审核也未必都是有专业人员来完成的,我这里说的是由于博客涉及到的领域太过于宽泛,后台管理人员为不能保证在各方面都是通才。因而有些博文内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需要进行研究和审定后再做结论。而且科学网博客也不都是关于科学的内容,诗词书画,人文社科等都纳入其中,应该说科学网博客是一个综合性博客,其中科学内容的比重也是需要统计和分析的。

网络科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网络基础设施、新媒体科普等都被纳入到了工作和研究范畴之内,同时网络科普也弥补了现实科普中的不足与缺失,但是网络对网络科普的研究工作以及网络科普的恰当性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对科学网博客的分析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580785.html

上一篇:(翻译)科学传播将走向何方?
下一篇:明天的农业传播者( ACT)
收藏 IP: 115.170.109.*| 热度|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