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翻译)科学传播将走向何方?

已有 3863 次阅读 2012-6-10 19: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翻译

在第12PCST国际会议发出征文通知的时候,我们这期《科学传播杂志》已经出版了。这个两年一度的传播学盛会将于20124月首次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该会议自从20多年前首次出现,其学者网络不断扩大,其范围也扩展到了欧洲之外的其他国家。《科学传播杂志》也是该组织网络的一部分,该组织的成员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组织,大学,杂志,国内会议等。该杂志的前几期,我们解决了把科学传播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问题,几位成绩卓著的作者还强调了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传播取得的成果。因而该会议是进一步分析我们科学传播共同体状况的一个场所,由于它将聚焦于包括科学传播的质量以及该领域学术出版物状态在内的议题。在本文中,我认为强调需要继续对科学传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PCST共同体是一个共有空间,它不仅集结了那些把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与传播间互动关系方面的学者,而且还召集了对科学传播动力学感兴趣的科学家,以及科学记者,博物馆管理人员,媒体公司人员等。我在这里想提的问题是这个共同体对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能有多大影响。我认为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果我们所指的是其学术地位,我想我们的共同体还没有培育出能够丰富多产的沃土,它的成员当然活跃的,但是在它吸引新成员的能力方面也是静止不动的。PCST共同体在学术领域还几乎不是一个参照点。我是说虽然我们见证了致力于科学传播的机构,杂志和会议的出现和成长,但是该系统内提出的观点还没有跨越其边界来对其他领域有所丰富;因而比如科学的社会研究以及传播研究这些基础性学科对学术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科学传播通常只在小众范围内促成一些有兴趣的事情,但是却很难使其扩展到更广泛的公众。此外,来自于科学的社会研究与媒介所研究的观点则有能力描述其学科范围之外的社会状况。和这些长兄(成熟的学科译者注)建立联系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为科学传播很难对从事科学的社会研究和媒介研究的学者产生影响。相反,科学传播是观点的输入者,而不是输出者。

原创性是其中一个问题。虽然有一小部分人在原创性方面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有识别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超强能力,但是我们共同内的一些领域缺乏产生被认可的高质量成果的能力。通常,在解决科学传播问题方面很少采用得到认可的研究方法的那些研究所产生的知识也只是在PCST范围内被认为是新知识。也许这是该领域作为一个整体还不成熟的问题,为了建立一个强大且更具原创性和连贯性的共同体,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长时间。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PCST共同体仅仅聚焦于一个很小的议题,也正是这个把科学传播作为一个学科而非一个探索领域的观点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另外一方面,像科学的社会研究这样的学科也遭受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高度的神秘性;其学科使用的语言使得这个学科难以理解,也难以被译介到更宽广的学术领域内,因而也限制了其影响其他参与者的能力,比如科学家和政治家。相反,PCST领域里一个主要的驱动器就是建立一个更加连贯的框架,使在这个框架内的专家,政策制定者和对科学和传播关系感兴趣的人可以发现改善他们工作的方式。实际上,科学传播关注的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是最重要的。这对于PCST共同体的成败来说,也许其主要的启示就是向那些在大学之外工作的人打开可能的传播渠道。实际上这项工作已经悄然展开,也许Toss Gascoigne以及他的同事提出的建议可以进一步推动PCST向这个方向前进:“不把科学传播作为一个学科可能会更有好处,因为它允许科学传播可以利用各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来更有效地开展他们的工作。”不把科学传播做为一个学科使得PCST不仅在学术层面上思考问题,而且还让我们对外部的创造性敞开心扉。

(译自A. Delfanti, Where is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going?, Jcom 10(02) (2011) 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580776.html

上一篇: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OTA)
下一篇:双清论坛之思考(一)
收藏 IP: 115.170.109.*| 热度|

2 曹聪 林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