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杜绝科研潜规则 反思科技成果归属之争

已有 10928 次阅读 2013-2-19 23:46 |个人分类:我的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专利, 署名, 科研潜规则

    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一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归属引起了巨大争议,至今没有明确结论。三氧化二砷(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一高水平科技成果也面临同样命运,不仅打了多次官司,而且多人为该成果的归属还在争论不休。 这仅仅是目前公开的影响很大争议,没有浮出水面的科技成果归属争议非常多。这反映了我国科技界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科技成果的真正归属者一直得不到真正尊重,一直存在项目负责人铁定为科技成果第一拥有者这一乱象。
    我国科技界普遍存在这种现象。项目负责人到处拿项目、拉关系,具体事情由学生或手下干。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创造性成果实际上应该归功于学生或手下,但项目负责人却成了铁定的成果第一拥有人。例如,在某单位,某院士没有编写一行程序,却是多个软件著作权的第一署名人。在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里,项目负责人铁定排第一。项目负责人在无实质贡献的成果里搞排名第一的做法为项目组成员以后翻脸留下了隐患。 因此,中国发生了很多因科技成果归属矛盾导致老师揭发学生、学生揭发老师和下级揭发上级的事件。 很多团队因为科技成果署名问题而祸起萧墙,内斗不止。
    作为这类乱象的亲历者和受害者,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让这类乱象重演。只有杜绝这类科研潜规则,才能真正搞好科研,才能让我国的科技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因此,我在本月15日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26&do=blog&id=661880)中写下这段话:
 “五是要论功行赏,不谋私利。对做出贡献的团队成员,根据贡献的大小进行相应奖励。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办法和奖励手段。不在无实质贡献的成果、论文和专利上署名,绝不将他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从自己做起杜绝科研潜规则,让年青人感受科研的平等、公平和快乐,是我对自身的基本要求。我希望我的学生和同事监督和批评我以后的行为,我一定会在科研成果署名上严格要求自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26-663332.html

上一篇:人才爆发原因探讨 - 读武夷山博文有感
下一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主创新才有高起点科研
收藏 IP: 222.247.114.*| 热度|

53 曹聪 吕喆 陈楷翰 李伟钢 戴德昌 祁生文 贾伟 张海霞 韦玉程 王又法 罗德海 汪晓军 林中祥 武夷山 丛远新 曾庆平 董焱章 肖建华 朱志敏 田云川 魏武 闵应骅 张鹏举 唐凌峰 石磊 张伟 赵凤光 徐耀 刘瑞亭 许浚远 文双春 罗春元 李宇斌 吴浩宇 庄世宇 唐常杰 聂广 刘志广 王枫 刘继顺 刘凡丰 李天成 孙东科 zhanghuatian zzjtcm wgq3867 seaocean yunmu herocaleb yf9988 N2N2 luyouwen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