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耿庆国旱震理论的定量分析

已有 11636 次阅读 2010-5-30 17:20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及仪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旱震理论, 干旱, 地震, 地震预测, 耿庆国

    耿庆国是我国著名的地震预测学者,根据历史数据发现了旱震理论,曾经对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作出了预报。 他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行政管理与减灾全球计划项目科学顾问。耿庆国著有《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和《地震气象学天文气象学进展》等书。 汶川地震前,四川省发生了罕见的大干旱,耿庆国根据他的理论和磁测资料作出了四川可能发生大地震的预报,但未引起有关当局重视。

    耿庆国的旱震理论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我觉得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干旱会导致地表损失水分,在大范围持续发生干旱的情况下,地表损失的水分是惊人的。地壳受到的压力减小,会有一定抬升。 干旱过后往往是暴雨,暴雨导致地表含水量上升,又给地壳增加压力。整个过程相当于对地壳一推一拉,在地震多发区容易诱发地震。

    我们知道水库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是地壳受到了增加的压力。还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引发惊人的大地震。这些都表明,地壳受到不均匀的压力或拉力会诱发地震。

    我在这里做一个计算,看干旱导致的水分损失究竟有多大? 并和三峡水库的库容做一个比较。假设重度干旱的面积为10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米地表损失1立方米水。 损失的水量如下:

    1,000, 000 X 1, 000 X 1,000 X 1= 1,000,000,000,000 = 10,000 = 1万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的最大库容为393亿立方米, 两者相除得25.44。由此可以看出大面积的重度干旱损失的水量相当与25个三峡水库的最大库容,损失的水量相当惊人。 重度干旱后再下暴雨,又相当于增加了25个三峡水库最大库容水量所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变化极有可能诱发地震。 耿庆国的旱震理论有一定科学依据,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26-309572.html

上一篇:妈妈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下一篇:林彪只批评大人物,不批评小人物
收藏 IP: .*| 热度|

5 武夷山 申瑞杰 姚红春 邓景华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