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g19554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g195544

博文

青年时代的我与书(选自我的《我与书》一文)

已有 2109 次阅读 2017-3-14 06:21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读书

青年时代的我与书

文/岳爱国

在我的有生之年里,已经与书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书在我的人生成长中、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抑或在我的工作中须臾不可相离,相伴左右,直至今日。书是我人生的向导,一步步将我从最初的懵懂引向有了一定的文化;书是我的生存之本,因为与书为伍而确保我衣食无忧;书是我的终身伴侣,因为有书的存在,我的灵魂就有了寄托。

我是文革后期恢复高中教育的第一批高中生

我是文革后期恢复高中教育的第一批高中生。谈及此事,就必须首先谈到一个人,他是我的邻居大哥哥潘佳栋。

“文革”多年,人才队伍出现了严重断档,必须马上抓起。于是恢复高考逐渐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而恢复高考的第一步就是恢复高中教育。于是,当时各个学校从即将毕业的初中三年级里挑选学习较好的同学上高中。当时为什么恢复高中?是谁主导的?一时难以说清。因为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问询了一些同学,试图从中找到答案,但无果。有人说,“文革”后期的恢复高中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对此说存疑。当时的恢复高中早在1971年就开始酝酿,到1972年已经实施了,再到1974年4月,我们已高中毕业,并且已经插队去了。也就是在我们上高中的那段时间,邓小平同志还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而其正式恢复工作则是1973年3月10日在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之后的事情了。据此判断,我们上高中似乎与邓小平同志没有直接的关系。

1971年末,也就是在我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所有城镇毕业生本已不再上山下乡去插队,而是全部分配工作,包括到国家机关、厂矿企业,最次也是到国有农场去工作(我们高中毕业之后又恢复插队则是因为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侯隽大肆鼓吹知青必须有插队经历使然)。当时我的班主任已向我透露,我的去向是:或者上高中,或者去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因为我在班里是干部,是团员,属于第一拨被选拔对象。说实话,两个去向都对我有着一定的诱惑,一个是我喜爱的继续读书、学习,一个是可以马上工作,挣工资,为我经济比较拮据的家庭减轻负担。该如何抉择?我拿捏不定。于是,我去征求已是大夫的邻居大哥哥潘佳栋。他的意见很明确,继续读书,上高中。原因是:读书学习是管一辈子的,可终身受益,不要为眼前的短小利益所蛊惑。正因为此,我接受了潘大哥的意见,果断地放弃了去国管局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继续读书。为此,当时我还与我的父亲发生了一些矛盾。他的想法是希望我即刻参加工作,将那么好的工作机会放弃是极其可惜的;而我则只是一心想上高中,想多学习、多读书。事后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正是在短短的两年高中期间,我学到了较多的文化课知识,弥补了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近六年的学业空白。也因此,我感谢潘佳栋大哥哥,是他成为了我学业的指路人。

我的高中期间的读书生活

高中时,我们的班主任叫满开岭,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经常借上课之机,向我们灌输一些“封资修”的东西。例如,一次上课,他就给我们读了一首古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样的事若放在现在,只是小事一桩,谁都不会大惊小怪。可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胆敢向革命的接班人灌输这样露骨的“坏思想”,能够这样做是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好在我的同学们都不左,无人去告发我们的老师,故而相安无事。正是在满老师的“蛊惑”之下,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喜爱读书,营造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

记得当时不知如何搞到了一册著名散文家杨朔的散文集。读完了杨朔散文集中的每一篇散文,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散文这种文体,觉着这种文体在平铺中带有诗意,似不张扬,却隽永意悠,既亲切,又优美。后来我所创作的一些散文游记,有意无意地模仿了杨朔的散文写作手法。至今记忆犹新的杨朔散文有《蓬莱仙境》、《海市》、《香山红叶》和《泰山极顶》等。正是受到杨朔这几篇散文名篇的诱惑,我曾去过两次蓬莱,登过两次泰山,至今可以将香山来历的传说故事转述给身边的朋友们。

“文革”期间,一个专为农民写作的作家——梁金广火遍全中国,成为了那个年代炙手可热的人物。也许对梁金广这个名字大家颇有些陌生,而说到他的笔名就一定非常熟悉了。是的,他就是著名作家浩然,写作出版了《艳阳天》、《金光大道》和《西沙儿女》等作品的浩然。

“文革”开始后,一夜间,“文革”前绝大多数的文艺作品都被斥之为了“毒草”;“文革”期间,虽也有少量的各类文字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而唯独浩然的作品一枝独秀,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香饽饽”。当时,作为高中生的我也非常喜欢浩然。若按现今的时髦语言来讲,我就是浩然的铁杆儿粉丝。只要是浩然的作品,包括新作、旧作,我都要认真阅读,例如,浩然早期的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就是在他已经非常出名之后才读到的。喜爱浩然的另一层因素,是因为他曾在北京市通县工作过一些时日,加之他是河北宝坻人,于是,便有了一种地缘上的亲近感。

无法记清当时是与谁借阅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书籍来读的。我当时只是用仅有的零花钱,购买了《西沙儿女》的《正气篇》、《奇志篇》,概因这部书是中篇小说,略薄一些,价格也就便宜一些,我才敢于购买的。不管《西沙儿女》有无政治问题,我却因这部作品犹似散文般的写作手法而着迷,在之前接触了浩然作品太多的泥土气息后,感觉这部作品有了一些水的灵气,很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4970-1039292.html

上一篇:中学时代的我与书(摘自我的《我与书》一文)
下一篇:插队期间的我与书(摘自我的《我与书》一书)
收藏 IP: 123.113.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