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研究生的话题已经有很多讨论。本文基于二本院校研究生的实际,着眼他们的未来出路,探讨一二。本人带研究生的经验不多,不知其有捷径,只希望后来者少走弯路。
1. 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主要来源于三本院校,其读研动机并非为了工作,而是出于随大流逻辑。
这些学生选择读研大多出于盲目。所谓找工作,也是等到了研三,闻风而动,又一次“随大流”而已。换句话说,他们选择考研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就是凭着直觉和惯性往前走,念书念书再念书。这种惯性的背后,也隐约透露出老师和家长们的无知与盲目。你别看现在研三的学生都一窝蜂地找工作、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等,都是表象,其根源在于“随大流”的逻辑。现在,二本院校的研究生热衷于各种考试,除了考博。然而,假如以后在他们中间形成考博的大流,那么其他人也会随着走。
2. 二本院校的研究生基础极差,却不懂得加倍努力,读研只图“混个证”。
由于考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备考复习,容不得左思右想。其实,很多学生当初的心态就是“考上再说”,走一步算一步。等到考上了,又陷入全日制课程这个迷魂阵。可以这样说,这些研究生课程太多,又先入为主,以至于学生既没有时间消化课程内容,又不能尽早进入“做课题”的角色,无法在课题中尽早发现自己的不足,等到进入课题,又不能积极对待困难,而是消极怠工。当然,所谓课程多,主要也是应付公共课,真正的专业课都是敷衍了事。奇怪的是一些学生仍然有大量的时间,去干其他事情。但他们始终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于“课题”也没有清晰的认识。换句话说,他们不懂得有的放矢地弥补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也不懂得积极地与导师交流、互动。
3. 他们倾向于把“做课题”与未来“工作”对立起来,以为两者是矛盾的。
聪明的做法是,通过做课题掌握各种实用技能,并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既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储备,也能为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可谓一举多得。但他们总是在头脑中给自己“定向”,以至于没有动力去做课题,认为没用。他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做课题、写论文,却不愿意服从导师的安排,甚至对导师有防备心理。当然,很多导师也不愿意做无用功,放养他们,从而加剧了他们的黯淡。归根到底,他们不是笨,而是不愿意下力气做事。
4. 指导他们很费劲。
凡事主动去追求,就会省力;被动应付,就会费力、痛苦。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但他们就是那样,什么事情都不主动。导师看到他们这样,也会浑身无力。更有甚者,以为导师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以为导师指导他们是有所图。归根到底,就是他们自己不主动,导师不得已反过来对他们主动,而这时他们出于本能而采取了防备的姿态。显然,导师主动,学生就会被动。假如你不去管他们,早晚闯祸。
5. 要“师生两旺”还是要“师生两误”?
指导二本院校的研究生,必然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与智慧。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法制”。对待研究生,必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手段。说实话,这很难。假如学生知道自己基础差,懂得笨鸟先飞、加倍努力,而导师也愿意尽心尽力,完全有可能出现“师生两旺”的局面;反之,很可能出现“师生两误”。
总之,二本院校的研究生,如果做不好课题,也必然难有光明的前途。归根到底,他们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拿犯傻当聪明。但愿他们好自为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