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数学、温伯格与心理段位

已有 6738 次阅读 2019-10-6 18:24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按: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是另拟的。更正: 施温格 改为 温伯格]

刚坐在沙发上发呆,想到几点...

* * *

       很多搞(应用)数学的人注意到,其它学科的很多问题,都会归结为数学问题,所以认为数学是核心或本质。而不少做物理的人倾向于将数学看做 “工具”。我的看法是,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数学是一个 “重要环节”。做数学的人和其它学科的人,都应当采取这个看法 (关于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角色)。对于做数学的人而言,物理学倒更像个工具。但作为物理学家,如果仅仅将数学看做工具,可能也做不出好的物理。另外,我认为对于 “职业家” 和 “学问家” 也应做出非常清楚的划分。做数学的人只看到数学,做物理的人只看到物理,这是一种 “病”。

       说点别的。其实在上面这些考虑之前,正在想另外一个事情。最近看到 vivo 推荐的文章,说 温伯格 自 2016 年开始转向哲学。瞥了一眼,收藏了,但没有阅读内容。以前从两个方面听到过 温伯格 这个名字,其中之一是科学网博主。但都没有真正引起注意。看来,这个 温伯格 有点特别。然后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不是每个诺奖得主都一样地著名。(Not every Nobel laureate are equally famous).

       再说点另外的。大概持续一年的时间,强调阅读顶级(数学)论文。我想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是害怕去读的。李嘉诚到了 49 岁的时候,做出一个决定,转向房地产。那个时候,他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但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一种赌注。可能,要做成大事情,“赌” 是必经之路,而且还得赌大的。胆小的人,成不了事。

       最近提出一个概念,叫做 “心理段位”。比如说考研,好多同学认为该选个 “适中” 的学校,这是心理段位不高的表现。有少数同学,觉得自己的 “基础” 不大牢,但他们敢奔着高端大学去。坚持考上它三五年,批阅卷子的老师每年都看到他。终于有一年,老师们心想,既然他非要来,咱们就收了他吧,其实做研究跟考试也没多大关系。仔细想一下,报考高端学校胜率较低,但考上的回报是比较确定的;假如报考一般重点院校,虽然胜算较大,但回报的不确定性也更大。另外,报考高端大学,会增加你的气场 —— 周围的同学和公司的招聘人员也会高看你。 

       就写到这里,撸猫咪的时间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200841.html

上一篇:“执行定理”的证明 (遗忘点)
下一篇:存在等于被感知
收藏 IP: 223.11.176.*| 热度|

11 郑永军 武夷山 蒋迅 刘炜 张忆文 孙颉 张鹰 李学宽 谢力 魏焱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