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研究生自杀与“攸关信息”

已有 3450 次阅读 2019-1-26 13:59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个时候,当事人的生命,忽然就变得不稳定,就像一支残烛,只须空气里轻轻的一点扰动,它就熄灭了。

* * * * *

       刚才看了一篇早先的报道*,同济大学的这个案例,值得引起注意(1,2,3)。就报道描述的情况而言,研究生自杀这件事,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点:1. 过度劳累;2. “攸关信息”不对称

       先说后一种原因。所谓 “攸关信息”,是指关乎前途命运的信息,并且有时效性。“不对称” 是这样,对于学生命运攸关的信息,在导师眼里是 “常识” ,缺省默认了。这样一来,研究生会掉入一种莫名的黑暗之中。换句话说,要导师干嘛呀?导师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一层保护。而很多时候,这种保护可以很简单,但却被忽略掉了。其实,这就是导师不会“做人”了。在我看来,导师和学生之间,就“做人”的义务而言,老师要多分担一些。作为研究生,无非就是毕业或继续深造。你老跟他说“不许毕业”、“不能毕业” 、“不许毕业”、“不能毕业”,那他不就信了吗?他图个啥呢?

       再说过度劳累这个事情。像做实验这类研究,有点像攀岩,你得集中精力一口气爬到顶,否则你会“出溜”下去。所以,它会迫使你持续不停的劳作、不停的劳作、不停的劳作。身体再好的人,这样搞个一年半载,也都累透了。这种时候,他需要鼓励和肯定,而不是跟你玩博弈。其实,无论什么研究,它都是个填坑的事情。他下水了,时间长了,就会依赖上这个坑,还怕他不给你干活?当一个人很累很累,巨大付出得不到肯定,而他做这一切的“reason” 又持续受到攻击,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他就离死不远了 —— 只差 “一丁点儿”。这个时候,这个“一丁点儿” 完全取决于外部。这个时候,当事人的生命,忽然就变得不稳定,就像一支残烛,只须空气里轻轻的一点扰动,它就熄灭了。

       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要设法赢得学生的心,而不是反过来。互相玩博弈、耍心眼儿,这种厚黑大法在师生之间绝对要不得。一定要周期性地给学生一些 “好处”,比如,背后多来点表扬。很简单的事情。作为导师,应该是和学生共同面对课题,双方一致对外。你怎么会跑到学生的对立面上去了呢?就这位研究生而言(硕士生),之前已经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影响因子” 13点几的医学期刊),怎么可能不让毕业?

       现在,这类事情该受到重视了。我看呀,还得加大对学校的惩罚力度,比如,排名惩罚、经费惩罚,等等。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将来一定会出大娄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159189.html

上一篇:成年人倾向于排斥解释。
下一篇:如何理解一切数学?
收藏 IP: 223.11.180.*| 热度|

14 郑永军 宁利中 王从彦 杨正瓴 刘建彬 武夷山 汤茂林 王亚非 尤明庆 王德华 汪晓军 田壮才 柏延文 姚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