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心路7】围点打援的故事

已有 2127 次阅读 2017-10-9 16:07 |个人分类:心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那个人为何会注意到时间?
* * *
.
       上次的邮件发出后,照例贴到博客,稍后竟发现末尾的计算有误*(已修改)。。。写完这句跑去看了一部电影《告别有情天》,又名《长日留痕》,最近才听说的,呵呵。之前搜索的时候,发现网上没有免费版,终于决定注册个VIP——付费也要看一把。很多时候,人们会做出不明智的选择,可是也从来不去更改它——回头看好像分分钟都可以更改,又都好像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性。过去,就像金刚铸造、分毫难改;未来又似风沙飘渺、变幻莫测。然而,今时今刻就真如人们所信的那样,可以切实地把握吗?
.
       又想起读研之前,也就是1999年,我刚结婚,稍后有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其实,一直以来我最大的兴趣就在计算机,但那时已经确立了“考研”这个目标,只能顾一头。那个时候,一方面有点死心眼,认为考不上,整个人生都被打败了;另一方面,内心总归是有所憧憬,觉得那是一条路。。可能,我给人“反叛”的印象。但其实,我是个很感恩的人,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初到天文台的时候,曾对某个坐办公室的人说(大意):很感谢当年修建这栋建筑的人,使我今天能够站在这个地板上。谁会那样去想?总之,别人一分一毫的帮助,我都悉数记在心上。这也是因为啊,曾经在单位遇着某些人,本来他们分内的事情,却总是要让你觉得欠着他们什么。。
.
       现在参加考研的学生不少,门槛也降低很多,但我看其中的不确定性反而增大了。我的建议:抓住最大。很多人说,你自己好了,世界就好了。这种说法里蕴含着“障眼法”,有很大的欺骗性(多数人信奉),也会产生围点打援的效果——让站出来的人处于孤立的状态。这是因为,看到同样问题的人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处于交错的状态,而其中少许愿意出来说话的人处于更甚的情境中。也因此,一旦有人出来讲,就一定不是“个别情况”——尽管看上去是很特殊的个案。我举个眼前的例子。比方说,我这里有41个收信人(排除我自己),假设每个人“反对“发群邮件的概率是0.5,那么所有人都反对的概率是多少呢?这是个简单的计算问题:0.5x0.5x...x0.5=0.5^41=4.5475e-13。这是什么概念呢?平均而言,你发出2.2万亿邮件,才可能遇到一次全反对的情况。嘿嘿呼呼。可见,想要统一人们的意见,那得有多难?!顺带提一句,群邮件里可供计算和研究的情况很多,可以有专门的数学模型,这里按下不表。
.
       再比方说,我是个坐办公室的人,有人跑进来讲一通他的遭遇,我可以这么应对他:怎么其他人就没有这些问题,为什么偏偏是你?这样就打发了,对方还很感恩我呢,给指点了迷津。过一会儿,又一个人跑进来。。。你也甭管来多少,只要是一个一个来,都可以同样打发掉。那是啊,每个人讲的都是一部分故事,既然他卷入其中,自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又根据上一段讲的交错状态,所有人同时遇到同样事情的概率几乎为零,同时跑来说事的概率也几乎为零——事有常理,冰有常形,能以不变而应万变者,谓之神。。。所以,为什么要拍电影?就是要让人们看到完整的故事,从而有可能去——反围点打援。
.
       结论:又跑题了

.

注:上文首发于群邮件[Graduate Gate],原标题“论测量”,略有修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079846.html

上一篇:【心路6】老虎打盹的故事——狭义相对论中的“校钟”
下一篇:【心路8】何时才算“完”?
收藏 IP: 223.11.185.*| 热度|

1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