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UAB给那边遗传系研究生候选人介绍HudsonAlpha,希望他们了解除了传统的学校科研以外,还有公司创业和创新的途径。UAB的学生专业课修完了以后可以来研究员做课题,我们研究院已经有两个UAB的学生了,我这边也带了几个UA系统的博士。
在UAB讲课完后到街对面的印度餐厅吃
自助餐(UAB也不管饭,真把我们当一家的了),想到这个吃自助餐的问题。觉得这里面很有学问,这其实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客户的角度看,和从店主的角度看。
从客人的角度看,选择自助餐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有个占便宜的心里,估计很大比例的客人(80%)吃自助餐的时候都会比平常吃得多些,有的多到“撑”的地步。所谓占便宜,就是要把自己的投入(付费)带来的回报最大化。另外,顾客希望有更多的选择,自助餐能保证找到自己喜欢的食品。还有,自助餐不用等,节省时间。
从店主的角度看,也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开设一般餐厅,客流量不能保证,所以投入(人力,设备,场地租金,菜料等)和产出的比例很难确定。而做自助餐,客流量有个基本保证,所以投入产出比比较容易计算,风险能够把握。
自助餐多半是午餐比较多,因为上班族的客流量比较大,人们也更希望尽快结束。
美国的自助餐和中国的自助餐还不一样:美国的自助餐的客户以低端消费的中餐厅和美式餐厅,印度餐厅等为主。客人强调速度,量,和种类;中国的自助餐常被冠以“商务自助餐”的名字,意思是价格并不十分便宜,先把低端客户排除了一部分。而且自助餐大都在高档酒店,又把客户档次提高了一些。所以中国的自助餐比较讲究环境,种类,和质量。
为了找到理想的客户群,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自助餐厅都要对选址非常讲究。
餐厅还要平衡选料,都选便宜的没有人来,没有好吃的(虾,三文鱼)也没人来,而太多贵的东西又不划算。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年轻力壮,去自助餐厅吃肯定是餐厅赔本。现在不同了,一是吃不下那么多,另外吃撑了会难受几天,得不偿失。所以,我现在是自助餐厅的理想客户,吃的绝对比平均量少。
这就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自助餐和健康的关系。拼命撑的人到底为什么吃?为身体?还是为钱包?我们假设吃撑对身体没有害处,真的是这样吗?
现代人不是猿人,不是吃一顿饱饭后不知道下一个猎物是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过去一周没有挨饿过,就没有必要吃到200%饱。吃撑了实际上是对身体(消化和免疫系统)的一个严峻挑战。古时候吃撑是为了能量储备,不得不牺牲免疫系统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显然,吃撑多半不是为了生理因素,而是某种心理因素在作怪。就像我上面一篇博客文章(
多多少少的哲理)讲的:物质社会,太容易让我们以拥有来评估成果。吃撑,甚至可能被认为是“赢”了店家,让人有一种胜者的满足。
老祖宗的中庸之道还是很有道理的,万事不要太过,哪怕是再好吃的东西,也要适可为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656857.html
上一篇:
多多少少的哲学下一篇:
想创新,就先别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