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孟河医派的“平民医学”与马培之的“跪诊慈禧”

已有 3921 次阅读 2019-3-19 17:4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孟河医派, 平民医学, 马培之跪诊慈禧

刚刚看完CCTV-1的《老中医》,同学又发来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孟河医派》的视频5集,我乘兴一气呵成。

在第一集《名镇名医》里,描述了翁同龢与他的侄子翁曾源轻装简从找四大名医之首费伯雄看病的情形:1872年11月11日清早,行色匆匆的他俩来到孟河镇,就赶紧到费伯雄诊所。尽管他们的身份非同寻常,但还是得按照顺序排队,因为孟河医派是平民医学,一视同仁是他们的本色。当42岁的翁同龢见到费伯雄时,感到非常惊讶,这位年72岁的杏林泰斗“目光奕然,声音甚圆亮”。这个故事来自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其真实性毋庸置疑。看到此处,我对孟河医派肃然起敬:不愧为大医精诚!









那么,翁同龢是个什么人?他生于1830年,是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之崛起,得益于其父翁心存。翁心存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当时翁氏家族“一门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翁同龢以27岁中一甲一名进士后,擢任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同治病逝后,光绪继位,慈禧又命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师傅。能够成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其荣耀不言而喻。卒(1904)后追谥文恭,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时隔数年,翁同龢又到孟河就医,只见到马培之先生(1820-1903年),视频中未交待是否候诊,但从此马培之与翁同龢结为至交。

第二集《务存精要》,主要是描述马培之1880年应诏赴京为慈禧治病的过程,包括慈禧给他“务存精要”的奖匾。这一经历前后9个月,均详细记录在马氏《纪恩录》一书中。视频中黄煌教授讲到,慈禧的疑难怪症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但宫中御医束手无策,由各省推荐名医8人前往会诊。民间医师与宫廷御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反复考察,马培之由脉象论证病理,最终谨拟一方“养心调脾之剂进呈”,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自此,人称培之“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在京诊治达9个月之久,名声大振。不过,视频还借助马氏的《纪恩录》否定了“悬丝诊脉”的谬传,但他给慈禧重病仍然必须跪行至跟前望闻问切。我不知道60岁的马培之给45岁的慈禧(1835.11.29 -1908.11.15)跪诊时的心情,也可能与《纪恩录》的书名一样,还是“皇恩浩荡”的感觉吧。

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他奉命给慈禧太后的胞妹诊治的经历:马培之前去一看,发现得的是颠病(精神病),无可救药,无奈之下,马培之开了处方,但还是如实禀告,果然一个月后去世。当时有人怪罪马培之,但慈禧宽宏大量,反而更受重用。而后一则身体不适,一则“伴君与伴虎”的恐惧,马培之数次请求而提前回到孟河,继续做他的“平民医学”。但提早归来的马培之声名大噪,并培养了众多弟子,并前往苏州继续坐诊,其所居住的巷子后来变成“马医科巷”,曾经坐诊过的“沐泰山堂”,也还可以找到。

看完《探索发现·孟河医派》,深深感慨古代中国的皇家特权,它与臣民是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奴仆只能叩头膜拜,而且还受宠若惊地《纪恩录》,放在今天看有点不可思议,也感叹原来如此......

附:

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十四日,“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太后谕令翁同龢为弘德殿行走,同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实录馆协修徐桐负责教育年仅10岁的同治皇帝。充任帝师,这是朝廷对翁同龢的器重和信赖,翁同龢非常高兴,向两太后表示,一定竭尽全力,辅导皇上,报答皇恩。十月十七日,翁同龢、倭仁和徐桐第一次进宫授读。天刚刚廉亮,翁同龢就来到弘德殿候驾,倭仁、徐桐也随后来到。待同治帝驾到,翁同龢等立即向前行君臣大礼,同治帝喊了一声“师傅”,随后君臣趋步进入书房。同治帝坐西面东,师傅们坐东面西,一天的授读正式开始。

这一天首先授读的是倭仁和徐桐,讲授的是《尚书》和《孟子》的有关章节。膳后,翁同龢接着讲授,他讲的是《帝鉴图说》。此书内容更深,但图文并茂。翁同龢针对同治帝年幼的特点,深入浅出,使同治帝听得津津有味,深深佩服翁同龢的学问,翁同龢第一次授读成功。

翁同龢讲完《帝鉴图说》后,又给同治帝讲授了《圣祖廷训格言》《清朝开国方》《经史语录》《毛诗》《孝经》等课程,并指导同治帝学诗作论。

翁同龢入值弘德殿期间,还奉命去养心殿为两宫皇太后进讲《治平宝鉴》一书的有关章节。对翁同龢来讲,给垂帘听政、掌握实权的两宫皇太后进讲比给年幼无知的同治帝进讲更为荣耀,但一旦出错,不但贻笑士林,而且有可能被革职为民,身败名裂。因此,在第一次给两宫皇太后进讲的前夜,他将要进讲的内容温习再三,几乎一夜没睡。他第一次进讲的题目是《宋孝宗与大臣陈俊卿论唐太宗能受忠言》。在进讲中,翁同龢反复阐述了君主虚怀纳谏、礼贤下士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得不仅仪节规矩大方,而且思路清晰、语言流利、剖析精当,两宫皇太后及在场王公大臣无不感到满意。此后,他还给两宫皇太后进讲了关于宋、金、元、明四朝帝王政治事迹的15个专题。在进讲这些专题时,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并借两太后的提问,根据个人所见所闻,如实陈述,大胆批评当朝弊政,并相应提出改正意见,其中许多意见后来被采纳。他如此敢于直言进谏,这在当朝上大夫中是极少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68399.html

上一篇:[转载]孟河医派的形成
下一篇:[转载]刘景超: 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