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随笔] 破除论文“SCI至上”:“从0到1”与“跟踪/改进”

已有 3515 次阅读 2020-3-21 13:32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0到1, 跟踪, 改进, 不可替代性, 劳动量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随笔] 破除论文“SCI至上”:

从0到1跟踪/改进

                               

一、权威观点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从0到1”原创性突破,既需要长期厚重的知识积累与沉淀,也需要科学家瞬间的灵感爆发;既需要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一步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始创新指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它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也可以说,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

   “大家翻翻科学史,人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哪个是‘计划’出来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连他自己也‘计划’不出来啊!”

   

二、“从0到1”与“跟踪改进”(跟跑/复现/改进)

2.1 比例

   我国目前应该“跟跑/复现/改进”国际主流科技为大头;

   鼓励“从0到1”为小头:毕竟从历史上看,“从0到1”数量是较少的。 

   

   我国当前的科技经费的大头,依旧仍然投向“跟跑/复现/改进”。重点是“避虚向实”。

   改变科技评价与资源分配,让从事“从0到1”原创工作时的少数人不要走投无路胎死腹中。就行了。

   “只是埋头做学问,就会吃亏甚至很难存活”?科技教育的文化、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是核心。

        爱因斯坦一生,不全是“从0到1”原创工作。

            

2.2 识别

   不可替代性、劳动量,是评价的关键。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类似地,科技结果的价值,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不可替代性,是指科技成果由“平均人”来完成时,需要消耗过量的劳动时间,甚至即使这样也无法完成。“从0到1”原创大体上有这样的特性。

   “跟跑/复现/改进”国际主流科技,同样需要劳动量。只要是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成果,都应该鼓励。但“跟跑/复现/改进”往往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即张三、李四或王五,谁都能完成。而不是非牛顿莫属。可替代,使得非原创的价值偏低,但决不是没有价值。

          

2.3 “从0到1”,就是别人不怎么懂,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普朗克科学定律,是著名的 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在死后的1948年发出的绝望哀鸣: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纳什博士被冯诺依曼评价为 trivial,这是两位绅士啊!

   当年瑟瑟(Ernest Rutherford)向生生(Joseph John Thomson)推销自己的“原子有核模型”,居然木有被开除学籍!

   生生会生,儿子 George Paget Thomson 于1937诺贝尔物理奖。

   瑟瑟会教,一共有 12人 助手和学生获得诺贝尔奖。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玻尔,曾深情地称卢瑟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

   哥本哈根学派(Copenhagen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为首的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主要成员有:玻恩(Max Born)、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泡利(Wolfgang Ernst Friedrich Pauli)以及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等。

   

三、 地球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近半个世纪人类对“从0到1”高端原创围追堵截、赶尽杀绝。

3.1  2017-04-20,诺贝尔奖获得者谴责“缺乏想象力”的研究资金模型 Nobel laureates condemn ‘unimaginative’ research funding models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nobel-laureates-condemn-unimaginative-research-funding-models

   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声称决策者更愿意将钱分配给他们知道会取得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主要是希望再次当选”,而不是资助那些“对国家好的”研究

                

3.2  2008-04-17,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Kill peer review, save civilisation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kill-peer-review-save-civilisation/401457.article?storyCode=401457&site=cn

   扼杀高新颖的工作并使领先的研究人员“几乎不可能”做出不可预测的发现的“灾难性”科学资助体系正威胁着我们文明的未来。

   布拉本教授认为,1970年代对研究建议的审查的引入导致了缺乏重大科学发现。他说,最激进的想法不太可能获得资助,因为在被证实之前很难打动同行。 “大约在1970年之前,科学家们相对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做事,但是新的规则几乎使不可能的继任者(对于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做出发现来促进21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3.3  2019-09-01,21世纪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mini.eastday.com/a/190901081757387-2.html

   物理学家Neil Turok说:“自1970年代后,所有的理论工作都还没有产生一个成功的预言,这是很令人震惊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家没有在埋头苦思,事实上现在发表于期刊上的研究论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但Turok表示,目前所有的研究并没能真正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至少不像上个世纪那些物理学家所做到的那样。

   他说:“现如今,物理学家撰写许多的论文、建立许多的理论模型、举办许多的研讨会议、相互引用彼此的研究成果——我们拥有了好的科学所需要的一切。但我认为,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就是要能成功地作出预言,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2018-06-02,Why some scientists say physics has gone off the rails

https://www.nbcnews.com/mach/science/why-some-scientists-say-physics-has-gone-rails-ncna879346

   "All of the theoretical work that's been done since the 1970s has not produced a single successful prediction," says Neil Turok, director of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in Waterloo, Canada. "That's a very shocking state of affairs."

   Lots of activity, little progress Physicists today "write a lot of papers, build a lot of [theoretical] models, hold a lot of conferences, cite each other — you have all the trappings of science," he says. "But for me, physics is all about making successful predictions. And that's been lacking."

            

3.4  人民网>>科技,2016-09-04,一无所有的数学国王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4774904.html

   佩雷尔曼在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那里,很多人说他是自愿离开的。不过,他的一位中学老师并不相信这个说法。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她说:“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副教授和教授每五年都会重新选一次。这样,佩雷尔曼就必须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从1994年起,他就开始专心破解复杂的庞加莱猜想。为此,他丢掉了研究员的职位。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发现之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有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3.5  …… 还有很多很多

  094230mcb7xjbj8ulb7clu.gif

参考资料:

[1]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01-21,《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20/202003/t20200303_152074.htm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04/c_1125658855.htm

[2] 科学网,2018-05-28,原始创新,瓶颈如何突破?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5/335644.shtm?id=335644

[3] 科学网,2017-07-13,***重大科学发现都不是“计划”出来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7/382251.shtm

[4] 2020-02-18,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2002/t20200223_423334.html

[5] 2020-02-17,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20/202002/t20200223_151781.htm

[7] 新浪,2019-12-13,前工信部长: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自给率只有1/3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19-12-13/doc-iihnzhfz5686614.shtml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8] 生生 Joseph John Thoms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6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06/summary/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J-J-Thomson

   J.J. Thomson, in full Sir Joseph John Thomson, (born December 18, 1856, Cheetham Hill, near Manchester, England—died August 30, 1940,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English physicist who helped revolutionize the knowledge of atomic structure by his discovery of the electron (1897). He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6 and was knighted in 1908.

[9] 瑟瑟 Ernest Rutherford,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8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08/summary/

   Rutherford model, also called nuclear atom or planetary model of the atom,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atoms proposed (1911) by the New Zealand-born physicist Ernest Rutherford. The model described the atom as a tiny, dense, positively charged core called a nucleus, in which nearly all the mass is concentrated, around which the light, negative constituents, called electrons, circulate at some distance, much like planets revolving around the Sun.

[10]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MPIAS),简称马普学会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85%8B%E6%96%AF%C2%B7%E6%99%AE%E6%9C%97%E5%85%8B%E7%A7%91%E5%AD%A6%E4%BF%83%E8%BF%9B%E5%AD%A6%E4%BC%9A

[11]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机构高层说得中肯:获得奖助就像中乐透,却没有乐透盲选省时省力公平的好处。

相关链接:

[1] 2019-12-13,高创新科研:科学网名言荟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913.html

[2] 2020-01-23,[随感] 原始创新一般没有充分的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5357.html

[3] 2020-01-16,[困惑] “原创探索”到底评不评?怎么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495.html

[4] 2020-03-04,Zenas 公理:他人类似观点(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692.html

[5] 2020-01-20,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6]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7]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8] 2020-03-06,破除论文“SCI至上”:尊重客观规律是核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2115.html

[9] 2020-2-29,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活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034.html

[10]2020-3-20,破除论文“SCI至上”:弗拉基米尔·阿诺德1995年的几句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424.html

[11] 2019-06-18,[随想] Friedrich Miescher,同行评议,科技政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572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4594.html

上一篇:破除论文“SCI至上”:弗拉基米尔·阿诺德1995年的几句话
下一篇:破除论文“SCI至上”:X、Y、Z 理论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5 郑永军 苏保霞 秦四清 刘炜 季丹 郑强 武夷山 曾杰 曾荣昌 张忆文 高友鹤 黄玉源 姚远 许培扬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