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困惑] “原创探索”到底评不评?怎么评?
对于真正的原始创新,通常的情况是:
只要采用同行评审,无论怎么评审,都是“用旧知识来评新知识”。都避免不了“旧知识阻碍新知识”的悲剧重演。
包括“多轮对话式评审”。
一、“原创探索”的基本含义
所谓“原创探索”,基本含义是带来“前所未闻”的新知识。
这种所谓的“新知识”,
(1.1)可能是现有学科分类里没有的。如当初的飞机、计算机。
(1.2)可能是某个子学科(领域)里没有的。如冯康先生的“有限元”和“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如激光和光纤。
(1.3)可能是某个研究方向里没有的。
(1.4)回答了科学的未解之谜,等等其它情况……。
判定“原创”,也有困难性。
反例一:爱因斯坦1905年“奇迹年”的5篇论文,不是普朗克或维恩评判,而是一位“教中学生德语的语文老师”:“作文写作水平一般,未见较好的写作技巧。内容晦涩难懂。最终评分65(及格)。”
反例二:1960年代激光和光纤。
1960年拒发美国休斯公司梅曼(Theodore Harold Maiman)的红宝石激光一文《Physical Review》拒稿。高锟的光纤被怀疑有精神病(痴人说梦)。
正如2018诺贝尔生理奖得主本庶佑所言:“倒是被《细胞》《自然》和《科学》拒绝的时候,你的研究或许才是真正一流的工作。”
王选,曾被质疑异想天开。
回头看:
2001年,中国工程院颁发“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结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仅以一票之差位居“两弹一星”之后。2002年,65岁的王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所有用汉字写作的论文,都不是“原创探索”
(2.1)仓颉(上古时期人士)先生完全有理由这样说!
(2.2)类似地,所有使用实数的论文,都不是“原创探索”。有资格这样说的数学家,很多很多。
所以,界定“原创探索”,应该有所属的知识范围、判断的特定角度。
三、“原创探索”能通过“同行评议”吗?
少数幸运者可以,但一般情况下不行。
被“同行评议”否决的,往往是真正的“原创探索”。
这是历史经验。
我国科技界的总体状态: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
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给率只有1/3。
科技工作总体上是“三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跟跑为主”。
“卡脖子”问题的背后,统统是“卡脑子”的问题。
我们应该头脑冷静地注意到“主流观点”的客观世界定位。
四、同行评议能剔除劣质研究吗?
很遗憾,“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论表明,同行评议并不能可靠地防止劣质研究被出版。”
本世纪的例子就有:
(4.1)美国人皮耶罗·安韦萨(Piero Anversa)心脏干细胞连续造假17年。
(4.2)德国人亨德里克·舍恩(Jan Hendrik Schon),连续发表造假论文:Nature(7),Science(9),Physical Review(6)。
五、“原创探索”:审,还是不审?
可能的折中:
评审专家只对“研究问题”的原创性进行判断,不对可行性、研究基础等进行判断。
(5.1)评审专家只要判断申请书所提出现象、问题、方法等,是否已有?
由此决定资助时间、额度等。
(5.2)评审专家不要发表对“可行性、研究基础”等的判断言论。
因为同行评议是用旧知识去评判新知识。
创新第二定律——阻力定律。其内容是:若是创新,必有阻力,而且阻力的大小与创新程度成正比。
胎死腹中,是当代世界科技创新常见的悲剧。
“科学研究必须要创新,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普朗克科学定理(1948年):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六、科技“同行评议”是否引发美国《大停滞》?
支持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的证据,好像是占主导地位的。
从“福布斯全球富翁 Forbes Worlds Billionaires”近几年的名单看,前十位中新兴科技企业往往超过半数。这大约算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直观的脚注。
同行评议阻碍重大科技创新。
美国国家工程院 NAS 评出的“20项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成就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s”,大多数上都不是“同行评议”引出的。相反,倒是有一些典型的“同行评议”阻挠、扼杀它们的**例子。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1-01,计算机“接纳”汉字,永远要感谢一个光辉的名字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1/c_1125180159.htm
“当时人们很难想象,日本第三代还没有过关,忽然有个北大的小助教要搞第四代,还要用数学的办法来描述字形,压缩字形信息,都讽刺我是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
“那会儿印刷界几乎没人相信他能做出来,各种冷嘲热讽,一个小助教,还患着病,这不是天方夜谭吗?有人说,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搞第八代呢!”陈堃銶笑说。
2001年,中国工程院颁发“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结果,“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仅以一票之差位居“两弹一星”之后。2002年,65岁的王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 新华网,2019-11-01,今天,为什么重提王选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01/c_1125180274.htm
“科学研究必须要创新,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 “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揭晓---中国科学院,2001-12-21
http://www.cas.cn/ky/kyjz/200112/t20011221_1025631.shtml
[4] 新京报,2018-12-21 第A06:特别报道,王选 曾被质疑异想天开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8-12/21/content_742113.htm?div=-1
[5] 科学时报,2009-03-02,冯端院士:冯康是否既“顶天”又“立地”的讨论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3/216722.html
[6] 新华网,2018-09-25,“光纤之父”去了天堂但仍与我们比邻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09/25/c_1123476110.htm
1966年当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第一次明确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时,有人甚至嘲笑这是痴人说梦。
[7] 周健,2016-09-11,科学面临的七大问题及出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002186.html
同行评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出版前淘汰垃圾研究。然而,调查中受访者们表示,这个机制发生了故障。大量的研究和系统评论表明,同行评议并不能可靠地防止劣质研究被出版。
[7-2] Julia Belluz, Brad Plumer, and Brian Resnick, 2016-09-07,The 7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science, according to 270 scientists,
by Julia Belluz, Brad Plumer, and Brian Resnick on September 7, 2016
http://www.vox.com/2016/7/14/12016710/science-challeges-research-funding-peer-review-process
[8] 郭铁成,中国科学报,2014-12-12,三大创新定律告诉我们的真相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295069.shtm
[9] 普朗克科学定律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E%E6%9C%97%E5%85%8B%E7%A7%91%E5%AD%A6%E5%AE%9A%E5%BE%8B
[10]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s
http://www.greatachievements.org/
[11] 科学网,2018-09-21,“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浅谈《伽利略传》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9/339380.shtm?id=339380
[12] 新浪,2019-12-13,前工信部长: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自给率只有1/3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19-12-13/doc-iihnzhfz5686614.shtml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13] 科学网,2020-01-14,高福院士:“卡脖子”实质就是“卡脑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4802.shtm
“卡脖子”问题的背后,统统是“卡脑子”的问题
最怕一辈子糊涂
相关链接:
[1] 2019-12-06,同行评议“不靠谱”的本世纪一些典型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027.html
[2] 2020-01-14,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3]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