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两会观察:减税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已有 2727 次阅读 2012-3-11 13:33 |个人分类:中国经济时报|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经济, 减税, 小微企业, 增值税, 工薪收入

  
  2012年3月11日,刊于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评论员 周煜祺

  在今年两会上,减税成为焦点话题,改革税收体制、结构性减税,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毋庸讳言,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一方面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现行税制下,企业高税赋造成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压力,因此在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的形势下,加速推进企业减税、减轻企业税负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环境下,我国七成多税收都来自流通环节的流转税。虽然自2004年起,我国一直在提“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连减缓趋势也未出现。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财政税收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速10到20个百分点。
  应该承认,在金融危机之后,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比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等,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巨大空间。
  与此同时,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不明显,引起了企业的不满。“像我们这个工业企业,连续三个月6个部门来检查,有国税的、地税的、稽查的、审查的……”在今年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励君痛陈偏高税赋让工业企业日子难过。
  这一点也是社会普遍认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税收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减税和增税两个不同观念的战略博弈。而未来不仅应在文件中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的战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落实这个战略。
  可以看到,目前减税的目标已经明确,而且技术手段完备,促消费、促服务、促就业、促产业提升、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回归相对平衡。不过,关键的问题还得看执行过程。因此,在减税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以免减税成为一个空口号,最终不但没有减轻企业负担,反而增加小微企业隐性负担。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税务部门变相收费。在当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地方税务部门对于相关的税收征管更加严格。很多情况下,表面上减少了一些税的税率,实际却没有减轻负担。如果政府开支无法压缩,定额不能改变,地方政府和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弥补税收损失的冲动就难以扼制,堤内损失堤外补将成为常态。
  其次,我们目前对结构性减税存在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如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可能变成政府的自由裁量行为,会造成在相同条件下有的企业能减免税费而有的企业无法享受。
  税收制度是基本的激励机制,税收的改革要向着法治、效率与公平的目标前行,不能让税收改革异变为三等裁缝匠的修修补补。而减税毫无疑问是社会发展的共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79-546485.html

上一篇:两会访谈:调低增长预期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一篇:CPI和PPI走势分化令人忧虑
收藏 IP: 221.223.8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