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从物价指数看经济走势

已有 2585 次阅读 2010-5-15 08:59 |个人分类:经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物价指数看经济走势
  文/周子勋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2.8%,涨幅比上月增加了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PP1)同比上涨6.8%(上年同月为下降6.6%),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1至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上年同期为下降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从以上公布的数据来看,两项物价指数同时呈现出持续扩张的形势,这和此前大多数经济机构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而换一个角度看,CPI和PPI的双涨则显示出当前上下游物价上涨压力正在不断地累积。显然,这使市场对加息的预期愈加浓厚了。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目前处在重重压力之中,但是从整个经济形势来看,短期内实施加息的紧缩性政策的时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当前相关的政策都缓和了加息的预期,下个月就看经济调整的局势。如果相关数据处于稳定的话,也就是达到了稳定经济的要求,物价走势突破底线的时候,加息也就很正常了。
  处于热度较高时期
  从观察的信息来看,4月份物价涨幅持续扩大,除同比去年的基数较低之外,今年一个很主要的气候性因素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气候因素,蔬菜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使得蔬菜价格推高了CPI的上涨。此外,猪肉价格数周回升,以及成品油价上调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物价指数的上升。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势,可以预见,5月份突破3%的既定防线是很自然的。
  不可否认,当前,CPI指标呈较快反弹之势,加上已连续超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造成实际‘负利率’的状况,显示出当前宏观调控到了一个切实需要准确拿捏的关键时期,而各种复杂的经济信息都在对宏观经济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扰。这对于央行决策部门而言,更是需要高超的智慧。
  从国内的经济走势来看,相关经济指标都显示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热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时期,而且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难的结构性调整问题。根据统计数据,4月份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增速比3月份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1至4月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而从近期公布的工业利润数据来看,一季度,全国24个地区工业实现利润6908亿元,同比增长102.6%,增幅比1至2月份回落2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处于一个持续快速的回升时期,而且呈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另一个反映工业生产状况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也显示,4月继续呈现上升势头,工业生产进入旺季。从各分项指标来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逼向60%,创近期新高,说明制造业供需两旺;而购进价格指数超过70%,为2008年年中以来新高,表明通胀压力仍然非常大,经济趋向过热的概率在增大。当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的持续活跃,同样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热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从全球范围来看,近期澳洲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至4.5%,这是澳洲央行半年内的第6次加息。与此同时,‘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印度也于近期启动加息,反映出新兴市场对经济过热风险的担忧程度在加深。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世界经济极具复杂和多变,由于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的经济复苏面临着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使得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受到很大限制。美国则受高盛等华尔街金融机构的牵制,再加上其就业形势依然脆弱,使得其继续保持着政策的延续性。
  也正是出于对经济复苏形势的谨慎,央行才选择了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较温和的政策。此前笔者就表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显示出其对当前通胀预期管理的加强,从而缓和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事实上,当前的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息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5月份的物价走势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参考指标,如果不出现大幅的变动,则显示出当前经济局势处于一个可控状态。
  而依据当前的实际形势,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已经达到了17%的高位,但是对于当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言,还有一个可以调整的空间。因此,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5月份将处于一个政策的真空时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79-324655.html

上一篇:西南大旱引爆水利经济
下一篇:“克莱登现象”的浮躁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