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dong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ongsheng

博文

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

已有 3387 次阅读 2013-6-1 18: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出国, 自信, 本土学者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而我已快四十。昨日看儿子他们踢足球,不免要指点一番,最后被儿子赶走了。

      今天对我来说也是特殊的日子,全国出国外语等级考试PET5。目前大学教师出国外语考试有两种途径:外语学校培训和考PET5,前者容易但要耗费时间,后者困难但时间可控。我原来考虑是自费出国学习语言及看看人家干什么,但是学校这边很难界定为因公出国,要停工资和岗贴,那可数目不小。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后者。

      出国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吗?记得一位老先生评院士未能如愿,跟我谈到他的两个同事,分别在文革后第一批出国,回国后都开辟了(或带回了)新的研究方向,后二人都成为工程院院士。而这位老先生因年龄原因未获出国机会,言谈中甚感遗憾。类似我年龄的本土学者可能较多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语言障碍确实很难融入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另一方面互联网和google搜素我们能查到国外同行的最新进展。回到前面问题,我的观点:“科研dream 需要出国,只要过了语言关,哪都很好”。

     本土学者真的水平差吗?近几年的高校招聘很多强调有海外经历,而事实上我国本土培养的博士毕业生每年大约在4万以上,加之211或985出身的制约,博士在高校求职已显困难。我们愿意耗费较大的财力和物力到海外招聘,但是对本土博士确又视而不见。如此悖论,实难解释。讲一个故事:说国内某院士访问国外,看到震惊性科研成果,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博士)不要的学生(出国)做出来的。应该说本土的(本科)学生聪明、勤奋,是一流学生,但欠缺的是受过良好科研训练的一流导师。良好科研训练从何而来?海外引进虽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可能治标不治本。若想全面提升国内的科研水准仍需要管理层多思考,集中精力从大环境上解决问题。

     大多本土学者以后将不可避免面临“海龟”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压力,良好科研训练将是成败的关键。看到陈安博主的陈景润教授诞辰八十周年的文章,特以“本土学者更应多一份自信”作为标题及结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6193-695673.html

上一篇:存在抵抗8级地震的结构吗:普及一点抗震知识
下一篇:学科发展规律和科研工作应注意问题(上):写给青年学者
收藏 IP: 59.46.215.*| 热度|

1 陈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