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男童鞋身高173厘米,经常被女神视为天生二等残疾,然而他和姚明学弟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平均身高2米的帅哥组合。同时,该男童鞋也是温饱线上挣扎的一线青椒,但突然和马云分在一组,瞬间成为亿万富翁组合的一员。这就是搭上了“高富帅”的顺风车而“被平均”的现象。
不仅我们经常被平均,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影响因子也存在搭上个别“高富帅”的顺风车而被平均的现象,从而使得影响因子短时间剧烈波动。简单的说,期刊影响因子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是度量期刊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广泛应用于学术评价中。本文就给读者展示两个影响因子被个别“高富帅”(高被引论文)平均而短时间辉煌的例子。
晶体学研究学者对George Sheldrick教授开发的SHELX 软件应该耳熟能详。2008年, George Sheldrick教授在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期刊上发表了名为“A short history of SHELX”的著名论文,使用该软件的学者一般都会引用这篇论文。截至目前为止,该论文已被引用6.5万次,其中发表当年被引用3500次,2009年被引用5900次,2010年被引用7000次。
图1 展示了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影响因子的变化。该期刊2008年影响因子为2.051,2009年就飞升至49.926,并在2010年继续保持高位。然而单个“高富帅”(高被引论文)带来的作用只能昙花一现:其2011年影响因子又跌落至2.076。
除了在晶体学领域存在的“SHELX”现象,在高能物理领域,也存在升级版的“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RPP)现象。RPP是高能物理领域权威综述性文章,被誉为高能物理领域的Bible级读物,每两年发表一次。RPP也是高被引论文,而且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上,于是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更普通的“SHELX”现象,即“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现象。最近十几年,8篇RPP发表在四本不同的高能物理领域期刊上。下文将分别展示这四本期刊影响因子的演变。为了更好剖析高被引论文RPP对影响因子的影响,本部分重新计算了不考虑RPP论文情况下目标期刊的调整后影响因子(Adjusted Journal Impact Factor)。
2002年和2012年的RPP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该期刊影响因子高,且年发文量较大。图2展示了考虑RPP以及不考虑RPP论文的情况下,Physical Review D影响因子的变化。可以看出,如果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原始值高且发文量大,单个高被引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扰动无论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上来看都比较小。意思是说,我本来就是高富帅,再来一个比我稍微好点的,对我也没有多大的提升作用。
2004年和2008年的RPP发表在影响因子高但是年发文量中等的Physics Letters B上。从图3可以看出,RPP的发表对Physics Letters B的后两年影响因子有较大的提升作用,特别是从绝对值角度来看(其影响因子在2013、2014年升高是因为另外两篇高被引论文)。
2006年和2010年的RPP发表在中等影响因子且发文量小的Journal of Physics G期刊上。从图4可以看出,RPP的发表对期刊后两年的影响因子从绝对以及相对角度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SHELX”现象也属于这一类。
中国的Chinese Physics C期刊有幸刊载了2014和2016年的RPP。该期刊影响因子低,年发文量也小,RPP的发表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图5)。可以预测,Chinese Physics C的影响因子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在高位。但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成功逆袭仍有待观察。
无论是“SHELX”现象还是更普通的“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现象都展示了影响因子搭上了“高富帅”的顺风车而被短暂平均的现象。对于一些“穷矮搓”期刊(低影响因子+低发文量)来说被平均效应可能更显著。很多时候,和“高富帅”在一起只能赢得短暂的辉煌,长久的繁荣还得靠自身内涵的提升。(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师:刘维树;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朱军文)
对影响因子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阅读博主另一篇博文“一区期刊到底发表了多少文章?”
本文初稿发表于微信公众号:三思派(Science-Pi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2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