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ui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zuiyu

博文

于学心得 精选

已有 4019 次阅读 2013-2-7 18:2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习

    寒假闲适,总结心得一篇,望与同窗交流,与师弟师妹分享。

谈谈看待知识

从小学到如今读研究生,我一直在念书。小时候不知为何要念,家长要我念,老师要我念,周围的同龄人都念,我便也念了。那个时候看待知识,觉得就像故事一般,语文课本上的是故事,数学课本上的也是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很听话,我记住了这些故事,然后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书中所描绘的样子。

大学之前,知识就是书本上所记载的内容这个想法,我一直未曾改变。直到来了南开,当我发现学到的新知识推翻了以前学习的认为几乎是真理性的东西时,我感到那些书本上死的文字飞出了纸面,一个个活泼地、立体地充满了我的空间,飘忽不定、飞速变化。当学到的知识被赋予现实生活意义的时候,我就开始想这些从很久以前就流传、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各种文字各种符号对我们现在生活的价值。有些同学在有些时候,会觉得学习知识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可能来源于没有很好的认识知识的价值这一问题。朴实地说,知识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我们用它们描述我们的世界,知识帮助我们描述生活中运行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生活。无论多么复杂的原理,多么精细的结构,在帮助我们生活的时候,就如同用扳手拧松螺丝一样简单,只不过想贯穿或理解这些知识,需要一个清晰严谨的头脑。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不过做这项工作需要一些逻辑更为强大的人。

因为很多时候知识是在描述我们从过去生活中取得的经验,所以它们总是有限制性,有不确定性。当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小的时候,原来的经验就会有一定限制,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地探索宇宙中运行的规律,修正过去的经验、服务于未来。

我想在现在处于大学学习或研究生学习知识的同学,大家都知道很多科研方法、学习规律,并且一些优秀的同学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无论同学们掌握知识水平的是高是低,我都建议不要忘了知识对于我们的价值,不要忘了我们探索世界的初衷,在我们学习感到飘忽、感到迷茫时,它们会帮我们重新踏实的站在大地上。

谈谈学习知识

普通的光想成为高能量的激光,有两种途径。一种需要不断在两面腔镜中间反射,小小的空间内受激放大次数足够多后,就成了激光;另一种不需要腔镜,经历了足够长的增益物质,最终也会成为激光。我觉得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对一个问题反复的思索,来“悟”这个问题,最终可以对这个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可谓是弄懂了这个问题;另一种就是我们不断的经历,多多查阅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讲解、应用,也许不会在层次上理解这个问题很深,但是在宽泛的领域上、触类旁通的认清了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各种交叉有认识与思考,也可谓是弄懂了这个问题。

我想对大多数乐于学习知识与探索科学的同学,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都可以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但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除了勤奋刻苦与智力差异外,方法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有些方法大家都知道,对于课堂学习,好的预习与好的复习、一定的习题都是必要的;对于自己学习,定期的归纳总结心得会很有帮助,以及类似于勤能补拙、熟能生巧,这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道理。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增大我们学习的加速度。

第一种方法我称之为知识联系生活。从我的经验看,当我们经常捧着书本读时,常常会陷入书中抽象的理论,单纯的只考虑那些运算符号与字母的规律与联系,而忘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像我这种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常常把学到的东西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与记忆那些知识,而且当与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有出入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知识的不足之处。

第二种方法就是多与老师讨论。也许很多同学要说这个事情大家都懂,没有必要单独提出来。但是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与老师讨论之前的准备工作。大学有很多课程都是由教授级别的老师讲课,并且我上过课的老师们,人都非常好,很乐于课后留下为同学们讲解答疑,我至今仍为在大学遇到如此多的好老师而心生感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了老师们的辛劳,在与老师讨论问题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你所不解之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答案、请教同学都得不到良好的解释之后,再去与老师讨论。经过自己一番思索后,老师为我们的点拨会让我们豁然开朗。我特别推崇独立思考对于学习知识的帮助,老师、书本能教给我们知识,但是我们脑中有多大的容量来装载这些知识,取决于我们苦心孤诣为自己在脑中开辟的空间。讨论问题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在开辟这些空间,准备的越充分、空间越大,到时候从老师们(或其他一切能人)的讲解中获益越多。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学生们和老师们的水平拉近一些,既然是讨论,讨论的双方都要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看法,老师们做教学与科研工作,积累已经很深,但是我们的水平有限,如果一个同学贸然就去问问题,恐怕老师还要为他讲解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让他明白他的所问。况且我们都知道棋逢对手才能精彩,我们虽然没有教授们那么广博的知识,但是针对于一个小问题,我们多看看资料或认真思考思考,想得出点自己的看法也不是那么难。

第三种方法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不聪明的普通学生,所以我的看法与方法会受到我天资的限制,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靠着我们以前的积累,也许我们看问题的高度会升,但我们学习知识的速度会变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下降,这时候再看到一组组复杂的方程式,也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候我觉得把问题剖开,分成很多细小的部分,不解之处一个个击破,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追溯这个问题的过去,看看当年是从什么问题使科学家们提出这个理论,演绎出现在的结果;再者我们可以绕着这个问题的边缘看一圈它涉及的其他浅显问题,对这个问题围而歼之,也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来处理。

上面这些东西,是我觉得很重要但也许很多同学不太注意的地方。学习知识,对于普通的学生们,日复一日的功夫当然是最重要的,日常的修习好比武家的内功,好的方法就像是招式,只有配合精深的内功招式才能发挥它的效用与威力。所以,一个同学无论懂得了多少方法,都要把自己拽回到踏踏实实中来。

谈谈运用知识

也许我谈这个问题有些早,因为我现在仍然在学习知识,能用知识的地方也就是做做题、考考试,再就是观察观察生活、解释解释现象。不过对于运用知识,我也有些自己的看法可以分享一下。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层次之分,运用知识也是这样。我觉得知识运用的较高层次,是凭直觉去运用,就像用我们的手去抓东西那样的随意,就像我们骑自行车,学会之后一生不忘。能达到这个层次,我觉得有两点要很好的把握,第一点是当初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要理解的透彻,而不是单纯的记住,我想经历过这么多年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大家应该对理解知识与记忆知识区分的很清楚。第二点就是仔细的分析,我们有时候经过思考很容易的把握了这个知识的大概思想,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细枝末节,例如应用条件的限制(这是很重要的!)、关键步骤的推导,都需要我们一点点扣下来。我想经历了这两点,我们想融会贯通一个知识点,应该是不难的,当感到知识就好像血液般在身体里流淌时,随心意而调用它们易如反掌,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原理都能很好的把握,那么发明创造也非难事。

最后谈谈心境

我真诚的希望,每个立志于学习知识并且以此为业的同学们,都能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人活一世,实为不易,世间纷繁,常常迷人,尤其对于我们青年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我不赞同立身于科学是最有价值的,但把头脑与精力贡献于科学事业,无疑是这个世界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这是个能让人一生为之奋进而没有尽头的事业,以现在通行的标准——金钱,无法衡量它的价值,它的付出与收获大多是精神层面的,我相信只有亲身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才能感受它的魅力。但我想仅仅凭一腔热血,是做不好这个事情的。随着慢慢成长,我越来越能体会“概率”这个词汇在生命中所占的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希望收到成果来鼓励自己,但我们付出不一定会有成果,我们的付出仅仅能增大获得成果的概率,有时候我们甚至会遭遇挫折与失败,但是从更宽广的角度看,每一个成果的产生又都来自于我们所有对它有付出的人的贡献,无论我们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与创造中,都应有一份平和的心态,慢慢感受知识学习对于我们头脑的丰富,感受知识结构对于我们观点的梳理,感受知识经历对于我们灵魂的淬炼。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做到纯粹的理性和无私的贡献与真正的不断坚持,我们无法抛却功名、都想对历史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我们又经常身处时代、身处社会、身不由己,但我们在求真的路上,常常反省自问、不断修正——做到能达到的最好的自己,足矣。

俯仰之间,但求无愧于天地;心宽意广,只为知海得一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89014-660351.html


收藏 IP: 123.83.85.*| 热度|

9 许培扬 吕洪波 孟利军 孔梅 陆俊茜 徐大彬 刘桂秋 武夷山 happyspoo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