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zhang

博文

民办大学和民办研究所的存续性

已有 3970 次阅读 2016-12-18 21: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民办研究所

       王毅翔的博文《西湖大学的 4 亿经费有没有立项?》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1021288.html 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更加糟糕”的问题是可持续性,即“后续资金哪里来?

       这让我想起日本的一个失败的例子。刚到日本的时候,加入的是一个民间研究所:(财团法人)産業創造研究所(Institute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Japan)。这个研究所1959年成立,原名工业开发研究所(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Japan),1989年改为産業創造研究所。主要是东京电力,丰田、三菱等响当当的公司资助。我初见到“财团法人”四个字,还以为是个非常有钱的研究所呢。实际上,财团也仅仅按照委托研究项目给很少的钱,研究所主要还是靠国家项目度日。我当时的老板也是个海龟。日本是个人情社会。因为在海外留学,反而失去了国内的关系,于是求职到处碰壁。后来这个所的藤教授拿到了通产省的项目,才招我的老板到了那个研究所,才有了立足之地。他当时就说,财团法人研究所很难支撑下去。项目快结束的时候,老板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没有项目接上,就得离开这个研究所。最终,他只在一个私立大学找了个职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出国留学的坏处),一直呆到现在。而那个研究所,2006年因滥发劳务费被经产省警告,停止一年申请经费,并要求返还滥发的费用。从此一蹶不振,于2007年解散了。

       成功从“财团法人”转型为国立研究所的例子是“财团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这是1917年由当时日本的皇室、政府和产业界集资创建的最早的民间研究所。1948年改称“株式会社科学研究所”,1958年3月改回理化学研究所。现在是“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基本经费由国家拨付,研究经费去申请国家项目也接受企业委托研究项目,成为类似中国科学院的国立研究机构。

       民办研究所难以生存的原因,是各大财团都有自己的研究所,没有必要支持其他的研究所。哪怕是国立研究所,也很少和产业发生直接关系。例如我后来在的完全靠国家经费的经产省电子技术縂合研究所,成立近百年只卖出过一个产品:标准电池。

       天朝的民间研究所很少,包括企业自己的研究所(华为这样的除外),主要是民企不够壮大,上市企业一年的利润不够买套房的,哪儿有钱支持你的研究。试看马云们能支持西湖大学研究院的研究到何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961-1021580.html

上一篇:“奶奶在天国应该是快乐的”
下一篇:虚名有获、实绩无多——我的2016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8 黄仁勇 蔡小宁 卢翔孟 王毅翔 邓敏 Jshiang linjie1019 WTChenC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