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研讨课”
作为督导,经常听研究生的课。有一种课叫“研讨课”。听了几节下来,发现有必要研讨一下“研讨课”。
这些“研讨课”,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 大部分时间内,还是老师在讲;
2、 整个课程中有安排学生做一两次报告:分组,找文献,作报告。
这其实与大多数课程无异。因为多数研究生课也有学生做报告环节。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研讨课”?
按照网上定义,研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遴选主要研讨专题,学生选择搭配,先由学生进行简短报告,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
可以看出,“研讨课”有几个特点:
1、 教师指导遴选专题
2、 学生做报告
3、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
按照这个定义我们看到,多数“研讨课”中,缺少的是“讨论”这个环节。讨论?讨论什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讨论?一是有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有不同的观点。
对于低年级研究生,不明白的问题为主,不同观点,因为刚接触一个专题,可能还谈不上。
其次,难点在于,学生是否能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归纳清楚。如果能,老师就应该抓住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和发挥,丰富课程的内容,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过——这不是变成了答疑课吗?
确实是一种答疑。和答疑课不同的是,答疑课注意的点比较小,很容易讲清楚;答疑是单方向的,即老师给学生答疑。
而研讨课,可能涉及的问题比较大,甚至是开放的、没有公认的结论、甚至是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研讨课和seminar的区别是什么呢?
Seminar是研讨会,不是课。没有整个课程是seminar的。一个研究组的seminar更加随意一些。
研讨课中,教师负担就比较重:要出题,特别是前沿课题,要给出不同观点(学生很难想出不同观点),让学生辨别、讨论、辩论
同时,研讨课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首先要对主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更适合高年级学生
研讨课和翻转课堂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果是翻转课堂,更适合基础课,而不是前沿。
翻转课堂中,授课教师先以某种形式介绍,例如发给学生一个小视频给学生,讲解课程概要,让学生准备细节。然后到课堂上讲。
因此总结如下:
“研讨课”重在“讨”
不是简单的seminar
要体现研和讨
低年级学生的“研讨”采取什么方式?需要授课教师下功夫
研讨课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辨能力
交流能力
“研讨课”课时安排
一般不多于20学时,10次课,教师讲课时间不多于三分之一。列出几个主题,每个主题拟定2-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有研究所来的老师认为,研讨课很容易上。其实,上好研讨课真的不容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