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weihehe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ter life.

博文

科学,真得那么有趣吗?

已有 3745 次阅读 2012-5-1 12:10 |个人分类:科学凹下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 吸引力

听学术报告的时候,常常听到“这个发现很有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之类的话,常常不明白那个发现到底有趣在哪?还是报告人随口说说而已,或者是出于习惯的说法?相信很多研究生和我一样也有类似的经历。

 

另外一种经历,我相信,绝对不只我常常遇到。随着读研究生时间的增加,和亲朋好友反而越来越不能谈论科学了。本科的时候,还常常卖弄一下自己的所学来解释一下大家的困惑;读到博士,反而不知道如何向他们解释自己在做什么。

 

看到如下报告,大家可能就会心安理得了。据中国科协2010年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而此前2007年为2.25%2005年为1.60%。原来大家水平这么差。

 

可是,科学真得就那么吸引人吗?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一下,还真得有点让人悚然。

 

一、科学本身并不像圈内人所宣称的那么有吸引力。

先来看看我们自己当年是如何被科学所吸引的?我是在读了赵鑫珊先生的《三重的爱》之后被从事科学的那种“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宏大气魄所吸引,年轻时,总会有很多的雄心壮志,义无反顾。相信,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看些周围的很多人放弃了自己曾经宣称的那么那么爱的科研,常常疑惑。这当然有很多现实的原因,不一一讨论。其中之一应该是,其实对做科研并不真的感兴趣,只是不好意思承认。据蒲慕明先生的观察“我从小就对科学有兴趣” fallacy。“为什么呢,没有做科学之前,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兴趣,所有这些兴趣都是superficial。你不做科学就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包括大多数说我对脑科学有兴趣,你不知道真的做科学是怎么回事。在做的过程中才真的有。”科学的美,那些经历众多的挫折之后才能被发现的美,不是那些容易就被认识到的。对于圈外人,其实更难。

 

二、科学问题基本上不是个人生活中必须面对的迫切的问题

科学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种族延续有很大的作用,但这是就整个人类层面来说的。对于个人来说,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用科学来回答的问题其实很少。我们的友情、爱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政治、经济等等,都不需要科学来回答。即使科学想回答,也回答不清。也没有人真得把科学对爱情等的解释当回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科学是如何使得我们可以谈情说爱的,我们照样可以做的很好。我们使用了众多的科技产品,甚至都无法离开它们而生存,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知道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它们运作了就OK了。

我们不得不正视:科学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在一个个人主义逐步占据主流的环境下,那些人类的困惑对于个人来说,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三、社会现实使得从事科学的收益下降

一个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是正常的,科学技术很重要,但是它绝对不是唯一重要的。科学技术仅仅是理性工具,而西方哲学的发展史已经表明,知识论不能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建立合理社会,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先前认为学习理科的收益会大于学习文科的,至少很多80后是被这样教育的。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没有优势吸引力的东西,又如何吸引到很多的人来呢?

 

一个既没有精神吸引力,有缺乏实际需要和物质保障的东西,不吸引人是正常的。这个正常的现实,我想,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我不是在这里鼓吹科学无用论,我只是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吸引力,不要被那些我们没有我们思考过的意见所蒙骗。当我们想清楚了这些,仍然对科学感兴趣,我们才可能走得那么自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685-565504.html

上一篇:成功学“傍上”神经科学
下一篇:“眼界问题”是个什么问题?
收藏 IP: 140.206.255.*| 热度|

5 王涛 赵纪军 武夷山 孙彧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