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高校男博士工资有农民工高吗?压力有农民工小吗?》,支持作者对于很多不合理制度的反思,但感觉作者比较的内容莫名其妙,俨然博士也已经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农民工已经稳坐金字塔的塔底,连农民工还不如,谁还能比我们惨?“小强啊!”不是弱势的话,那就只能算“无势”了。
1、在财富创造领域
从事教育和科研的人员的工资,主要是由社会资源再分配而得到的,你要求分配的多些,那“凭什么”呢?在这个知识作为生产力的时代,知识阶层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呢?看看我们周围的山寨产品(物质和精神上都算),别人难道不会质疑我们的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分呢?扪心自问,我们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呢?(当然,分配制度是必须尽快改革的,知识的贡献率要得到重新评估。)而很多大学的课堂,说得好听叫在“传承知识”,说得不好听那就是“ctrl+c”加“ctrl+v”的工作,课堂上放眼望去,夸张点:一半人在睡觉时还用功读书,一半人在专心致志玩手机。课上所讲,基本上是自己认真看看书,不懂上上网,就能解决的。靠在课堂上复制知识来实现知识拥有者的价值,恐怕是缘木求鱼。
而农民工是在直接生产社会财富,除了人力资源,基本一无所有。博士,作为知识阶层,至少还有文化资源。利用文化资源来创造社会财富,从而直接实现知识的价值,才是作为知识阶层实现经济独立更好的途径。《集结号》早就告诉我们了,组织是靠不住的,呵呵。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2、在职业道路上
在科研这个顽固的学徒制的圈子内,博士毕业那也不过是刚刚出师,刚刚开始在这个圈子内混,还嫩得很呢。绝大多数人刚刚开始工作,就算你“卖小吃、卖菜、卖猪肉”,在起早贪黑之外,也是要建立自己的顾客群,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想做好,从来都不是靠卖体力的。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我们看到了很多从事体力为主工作的赚钱的,这些基本都是靠经验积累的。在我的家乡,建筑工地的农民工,有大工和小工之分,每天的工资能差几倍,大工基本都是在做技术性的工作,小工才是纯出体力的。
博士们,读的书多,那只是相对于圈子外的人来说,在这个圈子里,还真没资格讲——哪个真正的教授没读过几尺高的文献和资料,没有经历长期的思考和努力?
3、教育是一种投资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追求教育(和学位),作为投资,想得到高回报那是自然的。但是投资教育,那也是投资,是投资就要考虑风险。看着那些挣大钱的专业,比较一下自己,最多只能怪自己投错了行业——读到博士,那真的是被套牢了。上错了花轿,还梦想嫁对郎,你以为天上的馅饼就偏爱你啊。
4、整天以用脑为主的人,偶尔出出汗,睡个好觉,就以为以体力劳动为主好了,这不过是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尝尝咸菜后的短暂体会。当了真,就讽刺了。
5、拿博士生和农民工跳楼比,就有些让我怀疑作者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农民工因为拿不到工资跳楼的,也不是新闻,那算不算压力大造成的啊?一家老小就靠自己的那点收入过年、上学、看病呢,拿不到钱,有家也难回啊。还有比这压力更大的吗?
博士,确切的说,是新入职的博士,当自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