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SC

博文

从教二十余年的悲欢、期望与责任-3

已有 2219 次阅读 2017-1-15 11:39 |个人分类:科研回忆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任教以后,职称评审突然又停止了六年。尽管继续讲授着本科生、研究生的多门课程,却并没有任何教学职称。不过我很释然,二十年前那些讲课水平很高的交大老师们,不也是如此遭遇吗!当高校的职称重新开评时,我才算有了讲师职称;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我院那位去部里开会还带着一箱子美酒的院长,后来就因此而猝死在建设部招待所中。在他眼中,教师不过是他治下的雇员,职称则是他对这些雇员的恩赐;顺我者给你,逆我者休想!给各系分配的高级职称指标,所依据的仍然是亲、疏,与各系的发展需要毫无关系。而且已经分配的指标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只要系里报上来的人不合意,学术水平再高、条件再合格,也决不会让他评上;甚至让你系里的指标也落空。我担任讲师四年期满、可以申请副教授时,就经受过这样的遭遇。我任教的机电系,那年只分到一个高级职称指标。系里希望这仅有的指标不要落空,让系评委给出向院评委会报评申请人的次序。系评委认为应该首先报评的申请人,在其名字下面画一个点,依次类推;仍然是无记名投票。点数总和最少的申请人,将首先向院里申报。五个系评委共给我打了6点,然而在院评委会上,我却没有被通过!系里的指标也转给了别系。我所发表的论文篇数、教学工作量都远远超过了要求;所开的五门本科、研究生课程以及工作态度和表现,在系里也是有目共睹的。我的落评不仅使教师们吃惊,连系主任也很困惑。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建设部为什么会把这样一个没有教过一天书的人,弄来作为院长的人选。还煞费苦心地让他干了几个月系主任,作为接任院长的台阶。退一步讲,就算他真的想把学校办好,但直到他猝死在建设部的招待所之中,也不曾弄明白职称评审对于学院发展和前途的重要性。

 事后有好心人点拨我,还是找找那位院长吧!我这才我幡然醒悟,原来他是不明白我与被搞倒的两位副院长之间的关系。当时我确实还讲授着研究生的学位课“现代控制理论”,而这两位院长则是这些研究生的导师。我只得去找那位院长,主要向他解释与甘老师之间的关系。原话的大意就是:‘我是研究生分配来到院里任教的,之前并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选择来这里的原因是看中了挖掘机、装载机等建筑机械,有可能进行建筑机器人的研究;我讲授的课程都与此有关。当时甘老师是我所在系的主任,要求我与他合带研究生,并为他的研究生讲授《现代控制理论》;我接受了这个教学任务。后来甘老师升任教学副院长,要调我去教务处任副处长,帮他管理教学。我没有接受,前后谈了五、六次也未能说服我。主要理由是我不适合、也没有能力搞行政管理,只适合、也很愿意搞教学、科研。这就是我和甘老师的真实关系,开始是上下级关系,现在只是合带学院研究生的关系。那位院长耐心听完后,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我退出后便敲开了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原话重新说了一遍。书记和我年龄相仿,没有院长那么圆滑;突然问了一句:“为什么不能脱开?”我明白是指合带研究生的事情,便回答道:“那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因为人家不当领导了便脱开,那样我成了什么人!”其实我还有不便说出口的话,当时我已经看到学校的复杂组成,不愿意卷入任何是非漩涡。次年我便顺利通过了学校的评审,报经省里批准后总算是有了副教授职称。不过我已经接近52周岁,丝毫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对于申请科研经费而言,我已经过了最佳年龄,这个职称已经没有太大作用。我不太在意这上次职称落评的事,不过是早一年、晚一年的问题。‘六年停止职称评审’,才是我此生的最大伤痛!但是我仍然有些后悔,如果及时向院领导解释清楚,也许上一年就不会浪费系里的宝贵指标了。这位院长死后,我被任命为学院的科研处处长,做过几年每次高级职称评审都必定参加的那种评委。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我的职称晋升从此要一帆风顺了。其实不然,到了可以参评教授职称时,虽然教学工作量饱满,副教授任职期间有十多篇论文及一本研究专著,却连续两次没有通过评审。每次都是比三分之二通过的票数缺一票,不多也不少。吃过几次亏后,我才开始注意职称评审的细节,总算是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和弊病。现在说说职称评审的猫腻,也算不上是对死者的不敬;因为他创造的手法并没随他进入坟墓,仍然在继续危害着建院发展和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8426-1027710.html

上一篇:从教二十余年的悲欢、期望与责任-2
下一篇:从教二十余年的悲欢、期望与责任-4
收藏 IP: 1.85.11.*| 热度|

1 sqcrf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