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家精神之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陈安 2023-6-6 16:43
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超群的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少年时华罗庚即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自学, 1930 年在上海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高度重视。在清华时他工学兼顾,用 6 年半时 ...
个人分类: 人论|95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悼念我国著名的代数学家万哲先院士
陈安 2023-5-31 12:02
【唉,最近写的悼文似乎有点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院研究员万哲先先生于 2023 年 5 月 30 日去世,享年 95 岁。 万哲先出生于淄川(山东淄博的一个区),籍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年轻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受教于华罗庚先生, 194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时西南联合大学的三校完成 ...
个人分类: 人论|77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家精神之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陈安 2023-5-30 10:09
【作者按】前段时间,我做了一场三个小时的《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公众报告。其实,自己是第一次讲这个主题,陌生而有些挑战性,好在这些人物和精神都是自己熟悉的,所以还倒不算费劲。恰逢今天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就分享下当时讲演的第一部分 PPT 文字稿。 “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 ...
个人分类: 人论|59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作为智库角色的华罗庚先生
热度 4 陈安 2023-5-15 14:23
5 月 14 日下午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每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这一天举办了以“华罗庚与智库”为主题的报告会,战略院陈文开 书记 致开幕词,华罗庚先生的小女儿华密和先生张小冲,华先生当年推广双法的左膀右臂陈德泉、计雷研究员,以及一直从事华氏经济数学模型研究的刘家壮教授和夫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我 ...
个人分类: 人论|804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斯人虽逝,个性永存——追记王铮研究员
热度 22 陈安 2023-4-9 14:09
昨天晚上,突然收到了同行朋友从微信里告知的王铮研究员去世的消息,猛一看到这个噩耗我登时有点懵,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王铮研究员仿佛从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到退休并没多长时间,怎么一下子在 69 岁尚属年轻的时候就过世了呢?! 我从 2001 年进入现在的单位成为他的晚辈同事,而这二十二年间又被他多次提携,对此始 ...
个人分类: 人论|32440 次阅读|30 个评论 热度 22
再论如何比较陈省身和华罗庚?
热度 2 陈安 2023-4-7 16:23
这几日读到了《梁启超传》,传主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家(没有之一 ) 。 但依然有人将其于当时的各路学者相比,大概比较后才能够更加突显特色吧。 在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里面,梁王的年龄相当,只差了四岁。所以很多人将他俩相比,结论是梁博大,王精深。 恰巧的是杨 ...
个人分类: 人论|5726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岁月流逝,学术不老——怀念王建方研究员
陈安 2023-4-6 20:00
清明节的时候突然从同事许研究员朋友圈里看到一个讣告,上面说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建方研究员已于2023年3月31日因病去世了,享年85岁。 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挺让我震惊的。王老师自然是我学术上的前辈,但是因为我博士毕业后开始工作就和他就在一个楼里上班,而我自己做研究生的时候也经常见到他去母校山东大学做我们这 ...
个人分类: 人论|65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华罗庚先生为什么1979年才入党?
热度 1 陈安 2023-1-18 14:59
华罗庚是一个在学术、政治方面都非常敏感且有天赋的大才。所以很多人奇怪于为什么华先生直到1979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他入党仪式办理之后,他的很多学生辈作为老党员欢迎他加入了组织,且拍了一张照片为证。很有戏剧性! 在下面这本厚达832页的《怀念华罗庚》一书中选了一篇关于华罗庚入党整个过程的文章,最初刊 ...
个人分类: 人论|478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居里夫人始终没有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热度 1 陈安 2023-1-7 16:57
说到院士投票的问题,我知道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科学家,也是得了诺贝尔奖最后没能在本国科学院当选院士的,她还是前后两次获得 诺贝尔奖 (一次物理一次化学),但是,得了第一次之后的1910年她大着胆子到法国科学院去竞选院士,最后不幸在投票阶段被淘汰。1911年,她又得了第二个诺贝尔奖,对于进入法国 ...
个人分类: 人论|49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居里夫人第一个诺贝尔奖是居里先生特别写信争来的
陈安 2023-1-6 12:42
诺贝尔奖的管理规则在历史上是不断改进完善的。 现在的最终得奖名单都是要公布的那天才告知本人,所以,几乎公众和得奖人知道的时间是一样的,其实屠呦呦先生知道的时间是在CCTV新闻联播发布之后,她没有提前接到瑞典的电话。 但是1903年的物理奖却是提前告知了得奖人 ...
个人分类: 人论|39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