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monism

博文

什么是“相对论综合征”

已有 1521 次阅读 2023-7-11 08: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什么是“相对论综合征”

一、基本概念

相对论综合征指的是由迷信相对论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的认知障碍,与普通的认知障碍不同,相对论综合征与认知内容高度相关,主要临床表现是只要涉及到有关相对论的内容,其认知就会发生严重异常,而不涉及相对论有关内容的时,其认知状态则基本正常。其认知异常的表现为,否认存在客观事实,否定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否定常识常理,他们坚信时间可以膨胀、空间可以弯曲,存在相对论预言的各种违反常识常理的奇异现象。

普通的认知障碍临床表现有三种:(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普通的认知障碍是大脑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的疾病,它与认知的内容无关,表现为全方位的认知障碍。

二、病因分析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广义相对论则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非惯性系系统,同时增加了所谓等效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不论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是建立在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的假设上的理论,它们推导出来的结论违反基本事实,违背常识常理,通常具有异乎寻常的奇异特征。根据科学的基本原则,即任何科学理论不能违背基本事实至于基本逻辑,否则即为错误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应判为错误的理论。事实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以来,遭到了无数物理学家,包括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坚决反对。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相对论最终被“公认”为正确的理论[1,2],而由于它违反常识常理的特点,被认为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伟大理论,对哲学和人们的世界观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早得到世界著名物理学维恩和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的支持,得以在普朗克主编的《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产生了“名人效应”。

第二,爱因斯坦遭到了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反犹排犹狂热分子和希特勒纳粹支持者勒纳德和斯塔克的反对,其组织的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大规模批判,质变为对爱因斯坦的种族主义歧视甚至政治迫害,把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学术界反对对爱因斯坦的种族主义歧视和政治迫害,造成了“爱屋及乌效应”,对爱因斯坦本人的同情和支持转变为对其相对论的支持。而爱因斯坦的犹太人同胞也把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批评和反对,解读为对爱因斯坦本人的种族主义攻击,不假思索地支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第三,由于相对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一般人很难理解,当时人们流传着这样说法:全世界只有3个人懂相对论。这事传到爱丁顿耳朵里,他不屑地说:“除了爱因斯坦和我,第三个人是谁?爱丁顿是爱因斯坦的忠实铁粉,在他宣布日全食观测证实广义相对论以后,更是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学术界慢慢形成一种气氛,即只有水平非常高的人才能懂相对论,开始人们对宣称懂得相对论的人非常崇敬,后来发展为学界不敢说自己不懂相对论,因为害怕被人说自己水平不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皇帝新衣效应”

第四,世界科学界基本上就是西方科学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曾以意识形态为由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了批判,在中国文革期间也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行了批判。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苏联的解体,这种以意识形态为由对相对论进行的批判似乎反过来更加巩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科学界的地位。承认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已经成了科学界的“政治正确”

第五,普朗克坚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来决定,而不是从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或其他外部因素来确定。普朗克作为一个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非常注重实验数据和实验预测,他坚信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所在。正是他的这个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决定的观点,才导致了科学界对于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的理论采取宽容的态度,总是以实验和观察结果为标准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人们还是用实验验证相对论的各种预言,而所有反对和批评爱因斯坦相对论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被科学界无视的原因。

第六,相对论被爱丁顿等人的“实验验证”后便被确立了,它被科学界“公认”为正确的理论,走进了大学教科书。英国国家实验室时间频率部主任艾森博士坦承:“物理学家对相对论的态度普遍是并不理解它,但它既获公认想必不会错。必须承认,我过去也这样。”这充分说明了科学界乃是普通公众对相对论的共同态度。因此,也不是说人们不敢挑战爱因斯坦的权威,许多人事实上是从众心理,稀里糊涂地就服从了爱因斯坦的权威。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显然是普朗克的支持,特别是他关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必须由实验来决定,而不是从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或其他外部因素来确定的思想,影响了整个科学界。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科学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科学现象和事实,也可以对科学理论进行验证。因此,科学实验所代表的科学实证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普朗克片面强调了实验检验而完全无视了科学理论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科学原则。一个科学理论,首先不能违背科学原则,就是不能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这本来就是科学的基本常识。科学家为什么要有科学精神?就是要求科学家首先必须遵守这个基本常识,并坚守这一基本的科学原则。科学理论正确性的判断标准,首先就是要求该理论不能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这是科学理论的最低要求,然后才是进一步对该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所谓的科学理论一眼就能看出它违背了基本事实和基本逻辑,那么它就连接受实验检验的资格都没有了。

普朗克宣扬的科学理论由实验决定的观点,则彻底把筛选科学理论的第一道关卡撤掉了。判断科学理论正确性,不再检查其是否违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只看其是否符合实验结果。这样就给各种违背基本事实和基本逻辑的错误理论或伪科学理论打开了方便之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明明违背基本事实至于基本逻辑,违反基本常识常理,本应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错误理论,但是有它被号称已经被大量实验所“证实”,由于科学家们信奉普朗克宣扬的科学理论由实验决定的观点,自然对其违背基本事实至于基本逻辑,违反基本常识常理视而不见。迷信相对论的人,只要涉及到相对论内容,他们就会认为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与相对论相矛盾,就是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错了,而不是相对论错了。这就造成了他们否认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否认常识常理的严重认知障碍。

三、鉴别诊断

相对论主要违背了时间、空间(长度)、速度、质量等基本物理概念。由于迷信相对论,从而对时间、空间(长度)、速度、质量等基本物理概念产生认知障碍,我们就可以将其诊断为患有相对论综合征。

当然,有些人本身由于缺乏物理学常识,对时间、空间(长度)、速度、质量等基本物理概念认识不清,如果没有受到相对论的影响,则不能诊断为相对论综合征。

有些人总体上反对相对论,但是对时间、空间(长度)、速度、质量等基本物理概念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也缺乏正确认识,此时应该根据其对基本常识与基本逻辑(常识常理)的态度来进行判断。如果他们的基本态度是不相信存在客观事实,否定常识常理,那么虽然他们口头上反对相对论,但他们实际上对相对论内容认识不清,实际上已经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患上了相对论综合征而不自知。如果他们的基本态度是承认存在客观事实,承认必须遵守基本事实至于基本逻辑,他们只是缺乏物理学基本知识而对基本概念认识不清,不能诊断为患有相对论综合征。

四、治疗

相对论综合征患者无药可救,因为这种认知障碍不属于大脑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其进行治疗。

相对论综合征患者往往存在一些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往往是由于缺乏刻意训练(自觉改进)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本身的疾病所致。要提高这方面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克服盲目崇拜心理,不服从权威而服从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二是克服从众心理,一定要刻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或称为批判性思考能力)。

相对论综合征患者很难治疗,因为他们迷信相对论就必然丧失基本的科学原则与科学精神,而丧失了科学原则与科学精神,就好比丧失了“灵魂”,他们往往很难再听进去任何与相对论不同的声音。迷信相对论的结果,就是以相对论为绝对真理,即便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只要与相对论相矛盾,他们就会认定其为错误的。而基本事实与基本逻辑是常识常理的基础,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有这个基础。相对论综合征患者不再尊重常识常理,我们就不能再用常识常理对其进行解释和沟通,也就是说,他们丧失了沟通与理解的基础。

由于相对论综合征患者往往是由于崇拜权威或从众心理而导致的,因此他们或许只能由更加权威的人物宣布相对论为错误的理论,或者当相对论被科学界公认为错误的理论之后,只能随大流而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

然而,谁会是那个比爱因斯坦更权威的人物呢?相对论诞生之后的一百多年来,已经不再有更伟大的物理学大师了。

参考文献:

  1. 曾纪晴. 科学革命已悄然来临(科学革命已悄然来临

  2. 曹广军. 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相对论为何“永远正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21-1394918.html

上一篇:科学革命已悄然来临
下一篇:简单而轻松的重大突破:暗物质不存在!
收藏 IP: 124.42.240.*| 热度|

4 郑永军 孙颉 杨正瓴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