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山药:避讳引发的喜事

已有 5227 次阅读 2012-7-26 16:43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山药, 秦牧

山药,长长的,粘滑的,烧菜,从小吃着就没觉得哪儿好吃,小时候只是看到名字里面带了一个“药”字,心想山里的药材是多么珍贵啊,于是在大人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咽下去。
 
今日在图书馆看书,休息时看到一排《秦牧全集》,拿起第一卷看看写的什么东西,一翻,没想到都是通俗易懂的短文。翻到《山药蛋之谜》一篇,知道了“山药”一词的来历,原来是两次避讳而来:

人家本来名字叫薯蓣(yù) ,唐朝时唐代宗名字叫李豫,只得把第二个字换一下,改称为薯药了。没想到到了宋朝,宋英宗名字叫赵曙,于是第一个字也得换,就叫山药了。这么改来改去倒也很喜感:读起来越来越通俗、不那么文绉绉的了。至少,如果把它叫薯蓣的话,我小时候就不会硬着头皮把它当作珍贵药材硬咽下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北方,越是靠近天子脚下避讳越严格,由此也造成了称呼的不同。

继续有意思的是,长得像个蛋的马铃薯被引进中国时,也就跟着被叫做山药蛋、而不是薯蛋了。

再查网络,原来这个“薯蓣-薯药-山药”两次避讳的故事记载于《本草纲目》。如此看来,《本草纲目》不光是中医典籍,还起到记录历史的作用。

 
 
 
=====================
 
山药蛋之谜

秦牧

    “山药蛋”这个词儿,起初听到的时候,使人感到十分奇特。南方有一个刊物的编辑告诉我,解放初期当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初次出现山药蛋这个名词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大量的来信,探询“山药蛋”究竟是什么玩意。现在,南方城市里人们已经普遍知道山药蛋就是马铃薯了。但是为什么北方人普遍把马铃薯叫做“山药蛋”,原因追究起来却是很有趣味的。
  马铃薯在中国各地的名称多极了。北方人叫它山药蛋、土豆,南方人叫它薯仔、荷兰薯、潮汕一带又有人叫它“干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些五花八门的名称呢?原来马铃薯和玉蜀黍、橡胶、烟草之类的东西,都是由于美洲的发现才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外来的东西常常引起了纷繁的命名,马铃薯也就有那么多的诨名别号了。人们所以把它叫做土豆,是因为它的味道有点像豆,而块茎又是长在土里的缘故。叫做“薯仔”,是因为它是“小小的薯”。叫做“马铃薯”,是因为这薯的大小类似马铃。叫做“荷兰薯”,是因为当马铃薯被传播过来的时代,正是荷兰商船纵横海上的日子。“干同”则是马来人对马铃薯的称谓,因为潮汕有许多人到马来亚去,就把马来话给带回来了。至于叫做“山药蛋”,这是因为北方有许多地区把薯类叫做“山药”,这个名称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鸡蛋大小的山药。”
  但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对于“山药蛋”这个词儿的古怪味道仍不能释然,为什么薯偏偏要叫做“山药”呢?
  近来读了一些讲避讳一类掌故的文章,才弄清了这个问题。封建时代讲究避讳,帝王不许人民提及他的名字。这种避讳的范围越来越扩大,甚至同音的字也不许说。历朝以来都因此改了许多人的名字和变换了许多东西的名称。
  “山药”原本叫做薯蓣,唐代的时候,唐代宗(就是《打金枝》一剧中郭子仪的亲家)的姓名叫做李豫,避讳那个“蓣”字,薯蓣给改成了“薯药”。到了宋代,英宗的姓名叫做赵曙,避讳那个“薯”字,“薯药”又给叫成了“山药”。为什么“薯”在北方许多区域都变成了“山药”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却不避讳呢?不用说,这是因为当年在所谓“天子脚下的地方”,统治力量较强,因此避讳这把戏也就推行得比较彻底的缘故。
  当“薯蓣”被改称成“山药”的时代,马铃薯还在美洲的山谷里悄悄地生长着,不为其他各洲的人们所知。但因为在它传入中国的时候,“山药”一词已经成为北方好些区域人们流行的口语,因此这种“蛋形的薯”,就得到一个“山药蛋”的古怪名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596108.html

上一篇:M档试拍月亮,自动档拍荷花
下一篇:浴室拍北斗星、北极星和晚霞
收藏 IP: 211.95.61.*| 热度|

7 刘旭霞 武夷山 曾新林 刘光银 李土荣 白图格吉扎布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