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ybio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y2010

博文

桂又香

已有 3435 次阅读 2014-7-20 2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心理, 读书, 童年, 拖延

桂又香

 

       今天是周末,寝室没网,所以又来到实验室看昨天只看了四分之一的一本闲书,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7天治愈拖延症》,是我无意中从国科大校友群里下载的。标题里的拖延症吸引了我,在下载后冷落了它近半个月后,我偶然又发现了它,接着就想找时间读一读。其实我是个拖延症不严重但仍然很受其影响的人,经常就会有早晨虽然醒了但仍然躺在被窝,玩手机、看新闻,或者是有些自己计划的任务一推再推,使是心里一直挂念着不舒服,也不想去完成,所以就想读读它,看有什么收获没有。

 

       昨天读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今天读的一小半,感觉收获很大。不仅是针对拖延症,其中的心理学知识和分析也对我个人性格的自我分析很有帮助,比如家庭中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我从小父母就经常争吵,争吵的原因各种各样,有原则性的大事,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后就是冷战,然后就是让小孩子作为他们的沟通渠道,去传话。作为一个孩子,在目睹经历了他们之间无尽的争吵后,我对他们很是无语、无助。在他们争吵的时候我一般会躲在一边或房门外,想要远离这一切,无奈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我不会抱住谁劝说,因为那没有一点用处。争吵后妈妈总是让我去传话,去喊他吃饭、去喊他干活。但是爸爸有时也在气头上,他就不会去,然后我就回头告诉妈妈他不去,然后妈妈再让我去喊···我不想这样,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逃避,在若干次传话无效后,我不会再傻乎乎地跑去告诉妈妈,爸爸不听话,我会瞅个机会溜走,到外面去散心,短暂的逃离。这些问题,本不该我来面对,而我又必须面对,但是这些问题本质上超出了我的解决范围,我无力解决,逃避是最安全的策略,这就为以后的拖延埋下了伏笔。一个人的性格是小时候塑造的,有些性格缺陷看起来是长大后出现的,但是往往能找到其幼时的阴影—我的懦弱,我的优柔寡断都脱胎于我的童年经历。之前我一直觉得童年对我的影响,也就是害羞,不善交际而已,现在看来,远大于此。

       读书过程中,另外一个感受就是作者的深厚功底,各种引用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我感觉自己在经历一次蜕变。后来想想,也许是我读的数太少了,才会有这种错觉,因为平常看的更多是专业书籍,人文书籍看的不多。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语文也不差,经常跟女朋友吹嘘说自己的语文水平不差于一般的文科学生。但是这份自信更多的是基于我高中时的语文成绩和跟我深入聊过的为数不多的文科同学,也就是说这是个片面的、静止的眼光,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多数文科生读的书肯定比我多,他们肯定不再是吴下阿蒙了,我之前的那份自信其实是夜郎自大而已,再回想起自己动不动就写个诗啊,对联啊发到空间里显摆,真是羞愧不已。自省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醒悟是自己以后要多多读书,不仅是专业书,更要多读人文类的,还要多写,多总结,不要偷懒。就以此篇为始吧。

 

       看了一下午电子书,眼酸字幻,就趁着晚饭之前出去走走,目标是云大西北处不远的莲花池,即龙池,有约1800年历史,龙池越金,是昆明八景之一。此池在昆明市区,相传是吴三桂与陈圆圆游赏之处,文革受毁,面积缩半,后重建。在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是难得的幽静去处。公园内垂柳依依,锦鲤争食,进门的湖对面有一座三层空心八角塔楼,耸于绿林之中,檐角飞翘,湖面飘荡有木舟三叶,随波起伏,又有零星野鸭悠然玩游,煞是有趣。沿院内环湖小道走向塔楼,道旁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忽闻一阵奇香,似浓似淡,似有似无,仔细分辨方知是桂花,始觉已近八月,八月桂花香。猛然想起,当年考研的日子,学校自习室楼前有几棵桂花树,八月里香气扑鼻,每每走过都能清醒我们昏天黑地地看书后晕迷的精神。一直觉得桂花才是君子花,花小不争艳,十里而飘香,即使有贪婪之徒摘下花枝,也只能捏枝轻嗅,或捧于掌心,不敢深闻,否则三闻而香不复。因为它的香气是整棵桂树散发出来的。走到塔楼脚下,在池边环视公园,真是心旷神怡啊,眼睛得到远望,舒服了很多,又逛了一会,就回校吃晚饭了。

 

PS:左欣欣同学说,就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感觉与记忆的相关联度而言,嗅觉与之的关联最稳定和持久。我觉得有点道理。这是个很好的课题。

 

公园正门牌楼

 

 

进门池边

 

锦鲤争食

 

公园一角

 

公园一角

 

小野鸭和鸳鸯(不确定)

 

公园一角

 

雨后桂花

 

四面荷风亭

 

公园简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4674-813249.html

上一篇:分光光度的“零点”取舍
下一篇:闲扯“吃货”
收藏 IP: 221.3.149.*| 热度|

3 郑永军 罗汉江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