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把经济体看做前进的汽车或潜水艇——小议经济学中存在的问题

已有 2835 次阅读 2012-4-17 20:15 |个人分类:交叉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济学, 经济体, 汽车, 潜水艇

这些天在考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动力学方程,就是把经济体看做一汽车或者潜水艇,汽车的速度越快,其所受的阻力越大,并且汽车或者潜水艇的形状也会影响其所受的阻力,类似不同的产业结构代表不同的汽车形状,现在出来一个问题,就是在内部变量情况下,什么样的汽车形状,汽车所受的阻力最小,这是一个物理学问题,或者是一个流体力学的问题,换句话,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搭配,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最小,而这种阻力当然包括环境资源以及能源。现在是我们把每年的GDP看做物理中的速度概念,这样类比是合理的,速度是每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发生的位移,GDP是经济体一年所创造的最终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在同样的资源能源供给,环境对经济体没制约的情况,厂房设备、劳动力、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情况下,每年的GDP都应该一样,如果今年较去年变化说明这些因素必然发生了变化,或者是说,存在了动力,故把GDP的增量看做加速度。

 

现在存在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体中类似物理实体中的质量的概念,质量是个惯性量,就是质量越大,物体产生相同的加速度所耗力就越大,或者同样GDP增量所耗费的动力越大,就是经济体内在的秉性,是众多秉性中的一个。其还可以看着惰性量,就是其也大,经济GDP增量越小。其类似这,如你收入越高,你知识水平越高,你管理水平越高,你能力越强,可能你能力再次提高一单位所需要的动力就越大,就是你收入越高,可能你存在不去提高收入的惰性就越大,你知识水平越高,可能你在提高知识水平的惰性也越大,故在此想把经济体中的质量赋予给经济体的财富量或者资本存量(累计投资品和累计人力资本),在此还不确定,还等待去继续思考。

 

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发现:经济学中现象出奇的复杂,而经济模型出奇的简单,而物理现象出奇的简单,而物理模型出奇的复杂”,如果经济学家具备物理学家的建模能力,还不足以处理复杂的经济系统,甚至要比物理学家的建模能力还要高出一筹,还必须建立新的数学工具,发展类似试点性质的社会实验,这是一反常的现象,就是处理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数学建模能力极差,在面对着复杂经济问题,故只要采取定性的描述。经济学传统上排斥定量,同时经济学缺乏量纲分析,更严重经济学中量的形式太单一,清一色的标量,当然经济模型还处在修辞和描述阶段,经济学擅长的逻辑,也仅仅是形式逻辑,不能发挥模型或者逻辑的魅力,更严重的是经济分析中缺乏动力学方程。上段一直在想,经济中的数据,感觉太水,为什么,经济现实不能与环境隔离,做可控的实验,所以获得的数据都是各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拿两组数据,做拟合或者越测,很难想象一组数据的变化量,另一种数据到底影响多少,甚至一组数据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因子造成的影响,已经完全抵消,而剩下来的仅仅是其他因子造成的影响。

 

还有一个问题,国内经济学好像不懂抽象的作用,很喜欢具体的东西,特别是具体的应用,甚至把经济学理解是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的,这可以从下属讨论中看出,前段时间和一同学交流,我说搞国内社会科学很少在国际中发文章,普遍缺乏国际视野,当然是相对自然科学,一同学辩解,说中国的GDP不占世界的十分之一,故研究中国问题的文章被世界性期刊收录接受的肯定少,而国外的数据又难以收集,故国内人很少在国际上发文章,我当时很诧异,我说你设计一个GDP核算的指标,或者建立一个符合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不算是经济学吗,你发在国际期刊上不会不会接受吧,没有数据就不能写经济学文章或者做经济学研究,我想亚当斯密肯定会从天国中跑过来给你理论,经济学研究真的有国界吗,我想应该没有,当然,更看不惯,谁跳出来,说我是国内首创,国内最先提出某些理论,国内最先发展某些学科,我纳闷,科学存在国内第一,国内首创,这回事吗?

 

 

有时候想经济学该向那个方向发展,一种方法,一种范式即使一大堆人在使用,在用,也并意味着其就是真理,只能说明这样做是一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而非科学现象,在科学的领域,研究人员并不总是均匀的分布,而是这个领域上扎一堆人,另一个领域人人员稀疏,社会行为喜欢扎堆,抱团,当然研究也喜欢扎堆抱团。还有一个问题,经济学现在技巧越来越多,而思想越来越少,如国际贸易自从李嘉图等人提出后,过几个世纪之后,依然还是那个理论,明显现在的国际贸易又那个理论解释明显是不合适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如今搞经济学的没有哲学修养或者最基本的科学史或科学哲学修养,就是科学是怎么发现的,理论是怎么构建的,缺乏最基本的素养,如其对理论的接受,是理论一出现就是以完整系统形式出现,我的乖乖,你问问那个理论家,其都不同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560490.html

上一篇:物理学和经济学发展的不同步性
下一篇:从社会网看自杀现象,挺有意思的
收藏 IP: 115.155.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