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办博苦乐 倾听博友意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博文

博客时代的科学新闻呈上升趋势【转载】

已有 5138 次阅读 2009-6-6 12:32 |个人分类:业务探讨|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博客时代的科学新闻呈上升趋势
2009-4-13 17:40:25 东方网-文汇报 

 
       和雨后春笋般滋生的科学博客相比,传统媒体的科学新闻正呈整体下滑趋势,然而,前者真的能取代后者吗?

  由研究人员主持的博客,无论是数量还是点击率,都呈迅猛上升势头。但博客是否能发挥传统媒体的监督与批评作用?

  一家大型报纸的模范性,就体现在它是否能认真做好科学新闻报道。但科学栏目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赚钱。”

  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是错误的,这破坏了公众对科学努力的信任。目前,需要让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携手合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约翰。蒂默涉足新闻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是何时放下手边研究工作的。他开始浏览互联网和留言板是在10年前,当时他正以博士后的身份供职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2005年的一天,最受他喜爱的ArsTechnica网站宣布要招募几名采编人员,以便协助科学报道事宜。于是,他通过e-mail作了毛遂自荐。

  此后近5年,蒂默在网站的工作取得稳步进展。这位现年42岁的研究人员如今领取的,是身为网络专职科学主编的薪水。与撰稿人的合作,使他得以重温早年当研究生和博士后时的情景:利用闲暇和午餐间隙,将专业研究领域的概况打印成文。这样合作完成的科学报道,要比你可能在报刊上读到的同类文章更具专业水准。例如,蒂默在最近一期博客上连篇累牍地讨论了如何使细胞经过“功能化处理”而与DNA相结合的问题,目的是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洞悉研究过程。发一次帖可得的报酬,最多可达100美元,这对于年轻学者常常是很够刺激的。

  蒂默的这一段经历,折射出科学在与媒体融合中发生的转型。部分是由于全面经济衰退,尤其是报刊收入的锐减,传统媒体正在大批解雇专职的科学新闻记者,连同其他不同领域的专才甚至通才记者。《自然》杂志对493名科学新闻记者的调查表明:此举一方面造成了失业,另一方面也使那些留任者的工作量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由研究人员主持的博客,无论在数量还是点击率方面都发展飞速。它们有些纯粹是出于爱好,有些靠慈善机构的津贴,有些则力求当作商业来经营。

  传统的新闻记者为了寻找报道灵感,正在将目光投向这样的网站。同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科学组织的公关部门来开展工作。科学家和他们为之服务的机构,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对公众了解业界的动态发挥比以往更大的影响。由他们提供的素材量之充裕,正如《华尔街日报》科学新闻记者罗伯特。李。霍茨所指出的,足以让人感到是处于“一个黄金时代”。不过,霍茨又怀疑博客是否能发挥传统媒体在全盛期希图发挥的监督与批评这一额外作用,因为这方面的努力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科技、环境和气候部在去年关闭前的执行制作人、如今供职于华盛顿一个独立智库的彼得。迪克斯特拉认为,新闻稿和博客未必能赢得大众媒体一度所拥有的广泛受众,因为科学和环保类新闻的“传播渠道日益狭窄,只有那些尽力搜索的人才能读到。”

  科学新闻的繁荣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以美国为例,截止1989年,已有90多家报纸推出了科学新闻的专栏。和其他地区一样,导致这个领域骤然崛起的是媒体部门飙升的利润。“一家大型报纸的模范性,就体现在它是否能认真做好科学新闻报道。”曾因在《萨克拉门托蜜蜂报》上对研究中使用动物加以曝光而获1992年度普利策奖、如今执教于威斯康星大学的德博拉。布鲁姆说。但科学新闻栏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并不赚钱。”

  大部分报纸都乐意支持这类栏目,甚至不惜以亏损为代价,因为科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然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美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取消科学新闻栏:从上个月起,《波士顿环球报》每周一期的科学与健康栏宣布停刊。正如迪克斯特拉所在的CNN七人小组被解散所表明的,受到殃及的不只是书面文字。《自然》杂志的调查结果证明:在美国和加拿大依然上岗的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三分之一面临着各自所在组织的裁员。

  据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科学新闻系教授霍尔格。沃默透露,在欧洲,这一产业尚未达到美国所呈现的危机水平。德国有许多报纸正在考虑裁员,但科学新闻记者的处境还算比较稳定。“科学部规模依然很小,却十分受重视。”他说。像《法兰克福汇报》那样的大报都设有科学新闻栏,因此规模较小的报纸都愿意支持此类科学报道,至少目前是如此。在法国,发行量的下降带来了诸多问题。在过去6个月里,《世界报》已相应地缩减它对科学新闻的报道。英国的报纸和广播渠道也备受压力,科学和环保方面的报道已被归入赔本栏目之列。

  在这种情况下,留任记者的工作负担加重是不足为怪的。据《自然》杂志调查,有59%的记者发现自己在一周内要张罗的琐事较之过去有大幅度增加。他们不仅要做更多的报道,而且报道的种类也日趋繁复。有许多人被要求为博客、网络故事和播客(视频分享)提供内容,而这类杂活儿是他们在5年前不屑一顾的。

  由于开支紧缩,主流媒体需要反应迅捷、表述准精的科学新闻稿源。据基地设在伦敦的科学媒体中心主任菲奥娜。福克斯透露,眼下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是公关部门。《时代》杂志的科学版主编马克。亨德逊也表示,他会尽可能避免一味对新闻稿的依赖,但“如果有内容翔实的新闻稿,而且一天内得赶4篇报道的话,那么我宁可走那条捷径。”《自然》杂志的调查表明,新闻稿是科学记者汲取报道灵感的首选来源,有39%照例会直接援引它的内容。

  如同美国一样,英国媒体的萎缩使公关工作对攻读科学写作课程的大学生特别具有吸引力。“你会为科学传播工作者的职位多样化而感到惊讶。”布鲁姆说。据她透露,政府机构、大学、博物馆和非政府组织迄今都雇有她的学生——尽管传统媒体处境不妙,他们几乎都找到了工作。

  公关部门面临着怎样的新机遇,从英国科学媒体中心的演变中不难窥见一斑。作为商业和非商业利益的结合体,它成立于2002年,其宗旨是对公众就转基因食品等热门话题而展开的辩论施加影响,同时为记者提供专业新闻稿源。这一相对稍显谨慎的业务,在过去7年里有了戏剧性的扩展。如今,该中心的六人小组每天会发出一封e-mail,内容全是援引科学界权威人士就次日见报的最新消息所发表的谈话和点评。它还开始提供数据盒和背景文件,可让记者直接穿插进自己写成的报道。

  就在新闻记者变得愈益依赖科学公关之际,科学家开始通过互联网与广大受众进行亲密接触。与图书和演讲不同,科学博客在运作中周转快捷,跟传统媒体十分相似。最成功的网站每个月能吸引多达数十万人访问网页。

  这些博客大多是由科学家所开设,目的旨在让公众了解各自从事的研究工作。“我发现人们对我所做的一切总是很感兴趣。”美国坎布里奇Vertex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德雷克。洛说,“药物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德雷克的博客开设于2002年年初,现在每星期能吸引约20万次网页浏览。

  科学博客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商业行为,但赋予它商业色彩的行为却比比皆是。自从2006年以来,科学杂志《种子》的发行商已将100多个涉猎广泛的博客纳入一个名叫ScienceBlog的网站内,并按帖子的点击率向博主支付报酬。该集团的副总裁费边。萨维耐拒绝透露博客网站如何赚钱的内幕,却坚称这个计划“一直是确保我们取得成功的特权。”美国另一份杂志《发现》,最近也在大肆搜罗规模虽小、却以志趣相投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博主。至于《连线》杂志,则对博客写作采取了一种更注重新闻特色的态度,以期让记者团队提供一种任何个人发帖所无法比拟的速度、广度和品质。

  如同其他领域一样,具有科学背景的博主常会对主流媒体表现出不加掩饰的蔑视。“你拿到一篇新闻稿,让编辑室的人略加修改就见报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是错误的,破坏了公众对科学努力的信任。”《日夜博客》的作者、《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的在线社区经理伯拉。齐夫科维奇说。迈尔斯也持类似的看法,认为“报纸是靠兜售垃圾而不是真正的科学来吸引读者的”。难怪那些来自新闻圈的博主,例如为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刊物撰稿的卡尔。齐默等人,往往会持不同的见解。

  齐默等新闻记者将他们的主流工作推向了博客,扎根于实验室的博主则纷纷转而致力于写作。例如迈尔斯很快将成为英国《卫报》定期栏目的撰稿人;德雷克。洛已在为《大西洋月刊》和商业杂志《化学世界》撰稿。不过,这类写作往往偏重于各抒己见而不是新闻报道。“写博客的人并不想成为记者,”齐夫科维奇说,“我在博客上想什么就写什么。我可以写写生命节律的新论文,也可以写写早餐吃了什么。”尽管他厌恶商业炒作,但他认为由职业记者进行科学采访总是必不可少的。

  出于对当下环保问题的关注,作为常春藤联合会两大巨擘的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也跃跃欲试,创建了各自的网站。“我们将力求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如今担任耶鲁网站主编的资深记者罗杰。科恩声称。普林斯顿大学的网站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它准备以校刊上发表的论文为依据,每周推出视频形式的新报道。据网站负责人、长期为《时代》杂志担任科学撰稿人的迈克尔。莱莫尼克透露,这些报道除了在网站发布外,还将提供给大型媒体渠道的网站。目前,该集团已有不少作品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晚间新闻中播出,受众达数百万人之多。他在谈到网站的宗旨时称,不希望研究人员将报道写成“干巴巴的论文”,而是“要让科学家认识到与新闻工作者携手的必要性,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倚重科学家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让两者融为一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236479.html

上一篇:杰出人才研讨会成功举办,感谢网友们的大力支持
下一篇:向蒲慕明及相关人士、机构表示歉意
收藏 IP: .*| 热度|

3 董为 cgy alee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