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著名教育学者赵志毅教授谈德育哲学研究

已有 4550 次阅读 2009-4-9 16:1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德育哲学, 赵志毅

谈德育哲学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志毅

 

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实践的内容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理论的面貌。人类道德活动的复杂性和学校德育的多样性向德育理论提出了许多富有哲学意味的新课题,“德育哲学”便成为呼之欲出的新学科。从哲学史的角度审视,道德哲学产生于伦理学之后,并以其为理论基础。早期道德哲学探讨的内容蕴涵于伦理学研究之中,正是在此意义上,道德哲学也称为伦理学,是研究善与恶、对与错、权利与义务等概念的哲学分支。在内容方面,道德哲学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以及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道德的建构提供形上理论指导。从分类学的角度看,哲学分为科学哲学、文化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道德哲学与教育哲学等。在教育哲学的“树枝”上可以分出德育哲学、智育哲学(教学哲学)、体育哲学和美育哲学的“树杈”。

目前,国内对德育哲学探讨较有建树的学者是东北师范大学张澍军教授。他认为:“德育哲学是关于德育观及其行为实践的哲学前提性问题的理论学说。”德育哲学是当今德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德育的社会化、本真化和深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走势,而“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语)。德育学科的发展,确需德育哲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探索和确证。另一方面,德育理论从教育学说中剥离出来,其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诉求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及价值观的指导和统摄,因此,德育哲学作为德育原理与哲学思维互动交融的学科便应运而生。就研究内容而言,德育哲学回答“怎样将道德哲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育与教学之中”的问题,是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研究道德及其传递问题。通过德育理论与哲学思维的“同构与耦合”,拓展人们对于德育实践及其德育理念的哲学研究,揭示德育理念形成、变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性和价值合理性,为实现“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目的提供理论指导。尽管从历史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目标取向上看,道德哲学与德育哲学有很大的区别,但两者又因共同的关注对象都是历史长河中作为主体的人的道德生活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道德哲学为德育哲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德育哲学又为道德哲学提供实践场所。由于德育哲学研究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因此,德育哲学本身需要哲学理念来支撑。而这无疑就是道德哲学的理念。道德哲学于德育哲学而言起着“龙骨”的作用。道德哲学的发展史表明,道德哲学往往是从德育哲学所涉及的范畴,如目的、内容、价值和原则等方面间接地关注德育哲学问题,通过对其他学科中众多德育哲学现象的零星论述而概括出更高水平的德育哲学的理论。同时,随着德育哲学体系的构建与演变,德育哲学中蕴含的道德教育理念必将应用于学校道德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之中,这种德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又赋予道德以新的内涵,极大地推动新时期道德哲学的发展与完善。

德育哲学的思想和理论不是远离人类思想文化史的“行空天马”,而是植根于文化与哲学肥沃土壤之中的灌木花丛,它在人类理性与实践的“光合作用”下,必将通过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精神营养而茁壮成长。

深化德育哲学理论探索、科学建构德育哲学的学科体系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暴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而是要靠理论工作者的长期努力去艰苦地构筑。笔者深信:循着这个具有“柏拉图洞穴式的影子”,我们一定能找到“隐藏”在道德教育“浓云迷雾”背后的“红日”。当德育哲学云开日出之时,也就是我国的道德教育实效性大大增加之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225208.html

上一篇:被恶搞的唐诗《清明》
下一篇:为谁辛苦为谁甜
收藏 IP: .*| 热度|

1 黄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