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6801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680103

博文

花开如雪三月三•荠

已有 4877 次阅读 2020-3-26 16:3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下起了雨。虽然江苏已经连续二十多天没有新的本地新冠确诊病人出现,原来的病患也都已出院回家。但境外不断有输入性的零星确诊者来到江苏,因此形势还很微妙,所有的学校都还没有开学,大家都是呆在家里线上授课。

昨天傍晚的时候,在闲居小山的一方废弃菜畦里,看到一大片开花的荠菜,星星点点,如碎裂的白米,如青丝中的霜发,亦如绿树杪上落着的如梦春雪。

blob.png 

想起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就随手采了一把,带回家了。

荠菜, 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称菱角菜、护生草、地米菜、鸡脚菜的,小时候在家我们称它“花荠菜”,南京人也有人称它为磕头菜,未知出于何典。

荠菜在地中海地区、欧洲和亚洲广泛分布,遍布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很早就有食用野生荠菜的传统,《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尔雅》中称:“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

荠菜分板叶和花叶两个类型,板叶荠菜又称大叶荠菜,叶片宽而长,羽状缺刻叶,生长快,产量高。花叶荠菜又称散叶荠菜,叶片窄而较短,羽状全裂。古代文献中所称的大荠、小荠可能正对应于这两个品种,花叶荠菜滋味香甜,相比于板叶荠菜,更受人欢迎。

blob.png

中国古代文人中有很多喜欢吃荠菜的人,如苏东坡说荠菜是“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郑板桥说“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 在诗人之中,最喜欢吃荠菜且为之写诗最多的是陆游。什么“春来荠美忽忘归”, “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等。其《食荠》诗称:“采采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莼丝。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花开如雪时”。宋时四川人把荠菜粥称东坡羹,陆游也比较喜欢吃。《食荠糁甚美,盖蜀人所谓东坡羹也》诗称:“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蓴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常惜授厨人。午窗自抚膨脝腹,好住烟村莫厌贫”。 在陆游的心目中,荠菜粥的口味比莼羹、牛奶还要好。

荠菜所含荠菜酸具止血作用,胆碱、木樨素、云香苷等可降血压,吲哚类化合物等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因此常食荠菜,对防治内出血、高血压和癌症等都是有益的。古人称荠菜为净肠草,可以荡涤肠胃,特别适合城市中平常以肉食为主的人群。唐代著名的宦官高力士被贬,途径巫州,很为当地农人居然不食荠菜而感到奇怪。他的诗《感巫州荠菜》称:“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高力士不了解的是,对于农民来说,其饮食结构中缺的不是青蔬野菜,缺少的是肉类等高蛋白食品。

笔者小时候生活在苏北乡村,虽也吃荠菜,但并不把它当成美味佳肴。每年到三月三这个时候,小麦田里荠菜长到与麦苗齐高,望上去真是如星火燎原,甚是讨厌。那时候没有除草剂,只有全家老少出动,一起到田里拔荠菜,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痛,真是辛苦极了,年纪大的人,只有带着板凳,坐下来一步一步踱着拔。

现在农民普遍使用除草剂,农田的荠菜变得很少了,只在一些荒置的田块中比较多。

blob.png

南京“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据说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节日“上巳节”(荠菜亦称“上巳菜”)。上已节,又称“三已”“重三”。古代这一天许多妇女艳妆出游水滨,还下河沐浴,此仪式称作“祓禊”。祓,即祛除。而禊为洁意。所谓“祓禊”,就是以水洗去污垢和疾疫。古人认为,不孕或只生女不生男也是一种疾病,故除下河水疗外,多子房而又有药杀之性的荠菜因暮春花盛、随地可得,便成为这一风俗追求的象征。

这一天妇女下河洗澡,男人想来也不会只在岸上旁观。《后汉书·礼仪志上》称“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对此南朝的刘昭注称: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自上及下,古有此礼。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

曾有人翻译《论语》中的这段话为:二月过,三月三,穿上新缝的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一同到南河洗个澡;洗罢澡,乘会凉,回来唱个“山坡羊”。以俗释雅,此译妙绝。

blob.png

既有此源流,民间遂衍生出许多习俗与传说。南京有人将三月初三称为荠菜花生日。据说古时南京妇女在此日均戴荠菜花。还有民谣云称: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仓满。

至于荠菜花煮鸡蛋的传说,有的人还将其与华佗联系到一起。称东汉末年华佗来到当时的建邺(现在的南京),借宿于一农家,此家有一老妇,常患头疾,发生时头痛欲裂。华陀给她开了一个荠菜花煮鸡蛋吃的偏方,结果食之而愈,于是形成了这一习俗。

blob.png

传说是否可靠,这是很难辩明的。但南京人喜欢吃野菜的传统确可能与三国及南朝时期佛教传入南京有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孙吴时期佛教开始在南京兴起,到南朝梁武帝时,逐渐形成了寺院、宫廷和民间普遍食素的风气。“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这些俗话正是地方饮食习惯的生动写照。

南京人春天常食的野菜有荠菜、苜蓿头、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马齿苋、蒌蒿、鹅儿肠等8种,合称为“旱八仙”。另外还有莲藕、茭白、慈姑等“水八仙”。 “旱八仙”中,正以荠菜为首。还有人列出“石城野蔬十二钗”,即荠菜、马兰头、豌豆荚、茭儿菜、香椿、芦蒿、苋菜、蕹菜、地耳、菊花脑、茭白、菱角等12种野菜,荠菜亦在其中。

blob.png

荠菜在民俗中,除了食用而外。因其有清香药味,南京人还用以驱除蚂蚁、蚊虫。他们在三月初三用带根带花的整棵荠菜拂灶、抹灶, 并口呼:“三月三,荠菜花扫灶台,蚂蚁不上来”。也有人将其置于灶头、门上,以及铺席之下,以驱除虫蚁。以前还有人把荠茎晒干作灯杖之用,也意在退避蚊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8558-1225410.html

上一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下一篇:感伤绿重春去也,一树槐花彻骨香
收藏 IP: 114.222.177.*| 热度|

3 舒红 杨卫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6 1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