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国仪器工业落后的基本原因分析
热度 18 彭思龙 2011-5-6 07:57
前段时间,不少的文章讨论了关于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家资助的很多重大课题,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进了国外仪器公司的腰包,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国家仪器工业的落后。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如此落后呢?有的说是工艺的问题,有的说是材料的问题,但是根据过去三年我的课题组使用红外光谱仪的感觉,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9444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18
学者、学者的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素质
热度 12 彭思龙 2011-5-5 08:10
什么是学者?学者有什么使命?完成这些使命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这些问题过去我个人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最近看了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之一费希特的小册子《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一书,有了初步的答案。前两者可以从该书直接获得部分解答,后者是从费希特的文笔上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学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7374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2
科研:找到符合自己的节奏
热度 29 彭思龙 2011-4-28 14:38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研工作越来越成为健康的杀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年纪轻轻就身体垮掉。但是,中国的科研水平并没有因为有许多人垮掉而变得真正强大。相反,对于欧美国家的科学家来说,虽然我们也看到许多卖命工作的学者,但是我们也同样看到许多业余生活非常丰富的一流学者,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学者。个人以为,对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12177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29
我们能否避免失败?----看失败学的理论
热度 8 彭思龙 2011-4-20 08:27
最近翻看一本书,一本有趣的书,书名就很有趣,叫《失败的逻辑》(迪特里希.德尔纳 著, 王志刚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这本书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各种简单模拟实验来挖掘人在思考做事情时常见的一些误区,从而给为什么失败找到理论依据。里面阐述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有很多有意义的探索,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7787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8
应用基础研究:冯诺依曼原理
热度 18 彭思龙 2011-4-12 08:26
最近看了看《数学在科学和社会中的作用》(冯诺依曼著,程钊等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很有收获。以前只知道冯诺依曼是计算机的开山鼻祖,也学过他的关于算子代数的定理,但是对于冯诺依曼的原话没看过,也不知道冯诺依曼是如此的辉煌。总体来看,冯诺依曼是个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在集合论公理体系的建立、算子环( ...
13706 次阅读|49 个评论 热度 18
从数字信号处理看工科教学的不足
热度 27 彭思龙 2011-4-6 16:41
数字信号处理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对于未来从事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可是多年来培养博士生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工科学生中最好的学生也只是记住了书上的结论和已经提供的相关结论的证明,但是只要是书本上没有提供的,几乎都不会。下面是几个例子: 例子一、一个LS ...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14193 次阅读|54 个评论 热度 27
青年:不要把欲望当做志气
热度 62 彭思龙 2011-4-2 09:27
上周上课时,课间给学生们谈点乱弹琴,提到梁漱溟的一段话,是关于欲望与志气的关系的,这段话虽然说在几十年之前,放在今天,尤其是各种五颜六色的选择很多的时候,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梁漱溟在他的书:《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是这么说的: -----------------------------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 ...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18933 次阅读|106 个评论 热度 62
为什么数学难学?
热度 27 彭思龙 2011-3-30 07:50
长期以来,不管是数学系的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反应普遍是难学,那么什么是难学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数学难学呢?最近反复看庞加莱的书《科学与方法》(商务印书馆,李醒民译),其中第二编第二章谈到‘数学定义和教学’,其观点非常有意义,结合我的30多年学习数学的经验和理解,我觉得有必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49762 次阅读|54 个评论 热度 27
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发明:跨学科创新的典范
热度 22 彭思龙 2011-3-25 10:58
----------------------- 名词解释: 小波(Wavelet)这一术语,顾名思义,“小波”就是小的波形。所谓“小”是指它具有衰减性;而称之为“波”则是指它的波动性,其振幅正负相间的震荡形式。与Fourier变换相比,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 函数 )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 ...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20008 次阅读|48 个评论 热度 22
从和氏璧看专家意见
热度 11 彭思龙 2011-3-21 07:29
我们都知道卞和献玉的故事,三次献玉,前两次分别被楚厉王和武王请了专家鉴定为假,割掉了两条腿,到了文王,没有请专家鉴定,直接破开,发现真玉,并做成和氏璧。此故事对于今天的科研以及评价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首先, 卞和不会包装自己的成果 。既然卞和认定那是块宝玉,为什么不去论证它是宝玉呢?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61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